半实物仿真惯组输出模拟及转台姿态补偿方法
【摘要】:针对半实物仿真传统三轴转台解耦方法大多不考虑地球自转影响造成仿真相似性不足、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充分考虑转台纬度、方位及转序与发射点状态的差异,提出一种虚拟惯组输出模拟及实物惯组转台姿态补偿方法。当设备中不含实物惯组时,通过构建虚拟惯组并考虑误差影响模拟真实惯组输出;当引入实物惯组时,在转台解耦的基础上补偿当地地球自转角速度,根据转台奇异值与仿真需用范围可选卧式或立式驱动模式。经仿真验证,13 min飞行工况下虚拟惯组与实物惯组姿态结果一致,最大角误差约0.08°,不加地速补偿时仿真姿态相比理论值差异约3°,加入补偿后修正至约0.01°,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能有效提高仿真精度,且方法实现简单适用性好,可工程应用并推广。
|
|
|
|
1 |
;精密所研制的某卫星测试转台项目顺利通过验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21年04期 |
2 |
叶立军;朱虹;丰保民;刘付成;宝音贺西;;基于姿态在线规划的两轴转台过顶盲区规避[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0年01期 |
3 |
薛珊;孙金焕;张羽;贾冰;吕琼莹;;一种机载球形转台的设计与分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7年06期 |
4 |
王鑫;闫杰;冯冬竹;;高速飞行器转台测试设备研制关键技术[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年02期 |
5 |
艾敏;付芸;;一种二维转台的中框架有限元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6 |
潘成炜;孟凡军;李维垒;李秋萍;;虚拟转台实现[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0年04期 |
7 |
张锦江,王常虹,陈兴林,谢升,马广程,李宏宇,冯汝鹏;三轴仿真转台的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1999年06期 |
8 |
赵智斌;刘培军;吴海霞;李辉全;;气浮转台液压夹具调整方法的研究[J];燃气轮机技术;2021年03期 |
9 |
张新邦;曾海波;张锦江;朱志斌;;仿真转台若干性能问题讨论[J];航天控制;2017年05期 |
10 |
孙伟;车莉娜;徐爱功;;三轴惯性仿真转台的动态性能测试方法[J];压电与声光;2013年04期 |
11 |
陈宇中;肖虎;张伟;胡永明;;光纤陀螺在转台测试中的应用[J];应用光学;2009年05期 |
12 |
刘正华;尔联洁;吴森堂;;基于自适应反推滑模控制的虚拟转台样机研究[J];宇航学报;2006年05期 |
13 |
刘春芳,郭庆鼎,吴盛林;基于遗传算法的仿真转台控制器优化设计与应用[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4年04期 |
14 |
吴盛林,刘春芳;液压仿真转台位置伺服系统频宽特性的研究[J];航天控制;2002年02期 |
15 |
李裕山,姚郁,马杰;大负载电动仿真转台的总体技术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16 |
孙伟;初婧;李瑞豹;;基于陀螺全站仪的三轴惯性测试转台寻北方案及实验[J];仪器仪表学报;2014年07期 |
17 |
徐非骏;郑传荣;李旺;王贺;;高精度大动态两轴跟踪转台实现[J];电子机械工程;2019年03期 |
18 |
贺帅;王忠素;;二维转台的模态分析与试验验证[J];制造业自动化;2016年05期 |
19 |
曲展龙;糜小涛;许宏光;;仿真转台用电液伺服系统低速性研究及实现[J];液压与气动;2013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