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稀土化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强及其抑癌作用十年研究”课题通过鉴定

陈兴安  
【摘要】: <正> 国家计委稀土办长期支持的基础性研究课题“稀土化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强及其抑癌作用十年研究”,在卫生部科教司主持下于2001年6月26日通过了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主任由国家计委稀土办专家组首席专家李东英院士担任,副主任由原首都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主任程松高教授担任。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在以下方面取得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明;孟和宝力高;郭兰英;赵艾润;;p21基因与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2 杨立明;姜文平;姜文华;;三氯化镧对CBRH-7919细胞CDK4和P21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7期
3 荣爱梅;郭长青;;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OKemon和P14ARF蛋白的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4 曹倪豪;陈明;;TOB/BTG家族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5 庄则豪;魏晶晶;王凤霞;孙静文;邹方明;王承党;杨立勇;;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与COX-2/5-脂氧合酶双酶抑制剂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年07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兴安;程永娥;马康涛;周爱儒;张乃衡;金光宇;熊炳坤;刘鹏;张泽松;肖慧娟;陈惠芳;马治中;李晓滨;唐晓宁;周藕良;薛斌;;稀土化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强及其抑癌作用10年研究[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吴冰;徐贵发;赵秀兰;陈兆堂;迟爽;;麦胚黄酮类提取物对荷瘤大鼠的抑癌作用[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李唐新;郑林卿;又贺泉;冈田;康男;;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口腔癌抑癌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A];第五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覃国忠;严瑞琪;李俊丽;覃柳亮;段小娴;;绿茶提取物对黄曲霉毒素B_1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酶变灶的影响(摘要)[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5 柳惠图;张伟;张小勇;高萍;王代树;;抗癌新药紫龙金对G_1期人胃癌细胞中新基因p15RS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宗惠;栗建林;纪云晶;;轻稀土化合物抑癌作用及机理的研究[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胡益群;任建林;钱家鸣;;ARHI基因对胰腺癌核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8 吴欣;刘银坤;汤钊猷;;p53-p21融合基因的克隆及其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A];2001'全国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王广秀;浦佩玉;康春生;张志勇;贾志凡;李彦和;;白藜芦醇抑制U251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其相关机制的探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秦建领;张霞;王国斌;郭勇;;端粒酶活性及p53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瑞川;天然酚类抗氧化剂的抑癌作用及其机制[D];厦门大学;2000年
2 毛全宗;RB_1抑癌基因对人膀胱癌细胞抑癌作用的体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3 胡益群;ARHI基因在胰腺肿瘤中的抑癌作用及其可能细胞内信号传导的机制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4 周异群;BCSC-1基因对鼻咽癌的抑癌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孙力;Notch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张劲勍;性激素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与膀胱癌的关系[D];中南大学;2007年
7 黄红杰;Notch1在人舌鳞癌中的作用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的交互作用[D];浙江大学;2009年
8 路新卿;ARHI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9 洪淑惠;53BP1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何勇;p73基因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对其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元元;外源性S100A8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徐兰兰;hS100A2对人结肠癌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孔伟;HCCS1转位相关区域的确定及其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袁波;CX43、SKP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5 叶建平;塞来昔布在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中的抑癌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潘曙光;Msr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南大学;2009年
7 蒋祺;食管鳞癌中候选抑癌蛋白14-3-3σ结合蛋白的蛋白质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刘健;卵巢肿瘤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9 卢明;Vegetable-E-Life果蔬发酵液抗肿瘤作用及机理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10 黄玉钿;乳腺癌FAK、PTEN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衣晓峰;鹅血具有抑癌作用[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2 衣晓峰;鹅血具有抑癌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岳斌;天然药物抗癌研究潜力巨大[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唑来瞵酸能预防乳腺癌复发[N];大众卫生报;2008年
5 郑伟达;癌症治疗方法的对比[N];光明日报;2000年
6 生焰明 李玉成 郝晨阳;治疗癌症添“绿色疗法”[N];健康报;2004年
7 李煜 黄义文;乳腺癌必须综合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