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超越道德相对主义:生成性思维中的道德共识

王晓丽  
【摘要】:道德相对主义的核心要义是指道德判断没有统一、客观的标准。生产分工引起社会领域分化导致的利益分化、道德权威失落和主体的崛起,这些是道德相对主义产生的主客观基础。在现代性的本质思维笼罩下,道德相对主义仅是道德绝对主义的副产品,后现代性解构思维的确立才使道德相对主义有了存在的合法性。超越相对主义要在建立生成性思维的前提下,通过达成道德共识来实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言亮;;浅析道德相对主义在现代社会愈演愈烈的原因[J];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01期
2 杨韶刚;从道德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J];教书育人;2005年16期
3 温克勤;略谈道德相对主义[J];道德与文明;2005年05期
4 陈真;;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的客观性[J];学术月刊;2008年12期
5 陈真;;从约定主义到相对主义——评哈曼的道德相对主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徐进;;论道德相对主义[J];学理论;2012年35期
7 陈真;;道德相对主义与先天道德客观主义[J];道德与文明;2014年01期
8 聂文军;;道德相对主义的多重合理性、挑战与续思[J];道德与文明;2014年01期
9 杰哈德·泽查;张国杰;漆思;;道德相对主义批判[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10 杰哈德·泽查;张国杰;漆思;;道德相对主义批判[J];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008年00期
11 王晓升;道德相对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批判——兼谈普遍伦理的可能性[J];哲学研究;2001年02期
12 孙春晨;;耸人听闻的“道德崩溃论”[J];人民论坛;2012年03期
13 王秀敏;;阿格妮丝·赫勒的“个性道德”内涵解析[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14 王连冬;;先秦儒学克制道德相对主义的三个向度[J];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15 王连冬;;先秦儒学对道德相对主义的回应与超越[J];道德与文明;2012年04期
16 虞晓骏;新全球化与普遍伦理的建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7 卢风;;道德相对主义与逻辑主义[J];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18 程群;;“善”及其何以可能——关于几个佛学元伦理问题的讨论[J];浙江学刊;2008年01期
19 赵祥禄;;罗尔斯的建构主义解读[J];道德与文明;2006年03期
20 黄明理;论道德真理[J];淮阴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兰丽;;文化建设中的伦理视角的几点思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桂娟;道德相对主义的困境及道德共识的重建[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泽楠;道德相对主义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郭韶艳;当代道德相对主义论争[D];华侨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