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屯兰矿煤泥干燥项目的综合评价

刘月萍  
【摘要】:通过对屯兰矿煤泥干燥项目建设规模、生产工艺和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提出了实施煤泥干燥技术是解决煤泥出路问题的有效途径,使其变废为宝,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成为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德森;;怎样综合评价冶金工业的经济效益[J];中国矿山工程;1985年05期
2 周自隆;卢关土;;川南地区煤及硫铁矿床综合勘探、综合评价[J];煤炭科学技术;1988年11期
3 吴仕佑;;生产矿山多金属综合评价组成因素与综合利用的意义[J];中国钼业;1990年01期
4 姚艳斌;刘大锰;胡宝林;罗文林;;地理信息系统在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5年12期
5 左治兴;孙学森;吴超;段丹青;;矿产资源评价评述与展望[J];矿业工程;2005年06期
6 张春田;崔长志;游维;;南芬选矿厂新建200万t磨选车间的综合评价[J];矿业快报;2006年06期
7 乌兰;;试论矿区系统协调评价[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年04期
8 彭贤强;张宝生;储王涛;刘玲莉;;中国煤层气开发综合效益评价[J];天然气工业;2008年03期
9 杨金廷;;煤炭安全生产风险集成管理机制综合评价[J];中国煤炭;2008年09期
10 张守刚;秦雨;杨云锋;;煤层气资源可采性的综合评价[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年05期
11 李启瑞;;洛阳矿区二期维简工程的工程地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3期
12 侯建华;梁凯河;;干式充填采矿法采场铺垫材料的选择[J];黄金;2009年07期
13 沈光银;;大官厂铀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和发展过程[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0年03期
14 薛希龙;王新民;刘奇;杨建;;基于AHP-灰色聚类模型的采空区危险性分析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5 谢景娜;罗新荣;;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瓦斯灾害评价[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年04期
16 蒋国安;王新华;;矿井通风系统的综合评价[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17 李华;;河南省铝土矿床技术经济评价若干问题初探[J];河南国土资源;1992年02期
18 高永胜,李新旺,张小兵;露天矿采装设备运行状况及生产能力综合分析与评价[J];煤矿开采;2005年05期
19 刘月萍;;古交配煤厂项目综合评价[J];山西焦煤科技;2006年11期
20 李宏德;孙爱芳;;带式输送机机械传动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决策支持[J];矿山机械;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民;曹代勇;;华北型煤田陷落柱发育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2 刘朝马;刘冬梅;;矿山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周光荣;张介辉;王平;唐协华;;持证区块矿权评价[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合群;文献才;;煤泥干燥技术的选型研究与应用[A];2010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常士玖;钟晓晖;杨宝祥;;煤泥干燥-成型联合工艺的开发及应用[A];2011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钟晓晖;解祯;杨宝祥;李功民;;安家岭选煤厂压滤煤泥干燥—成型联合工艺试验研究[A];2011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安景文;张兴平;刘惠生;;灰色关联分析法在煤炭企业综合评价中的应用[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张松扬;范宜仁;程相志;秦绪英;王世星;;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员争荣;钟玲文;张慧;雷崇利;;煤层气储层性能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王飞;;应用密切值法综合评价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义;内蒙古莫若格钦银—铅—锌矿化区地质特征及矿化体定位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2 王志;深海采矿扬矿管道工作特性的流固耦合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黄志伟;无废开采评价理论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王晓琳;盘江集团煤炭矿区低碳经济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5 史憨;黑龙江黑河地区矿产资源经济与环境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全;矿井综采工作面安全隐患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2 易继宁;若干西部矿产资源接替区比较优势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赵存;辽宁铁煤集团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曾新枝;矿岩爆破效果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琢;阜新矿区废弃土地利用综合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6 牛文庆;阜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7 刘传深;吉林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曹敏;采空区煤炭自然危险性评价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9 边东辉;国电集团下水煤运输体系建设的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易斌;矿产资源开发的不确定因素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林;无功要问责 难做“太平官”[N];中国煤炭报;2008年
2 于德福徐国端;整体勘查:有利于增加储量降低成本[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记者 林英;内蒙古东胜煤田资源量超200亿吨[N];光明日报;2009年
4 王永生;矿业循环经济的推进要注重系统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齐作权 本报通讯员 张建怀;“第一杀手”怎样变身“能源新贵”[N];山西日报;2011年
6 记者 田雪莲 李伟峰;煤炭地质:经营收入至少1%用于技术研发[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7 木易;资源综合利用,从矿床评价做起[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8 志文;西部矿产资源潜力评估获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7年
9 华光平;楚雄矿冶荣获“2006年全国铜矿采选行业效益十佳企业”称号[N];楚雄日报(汉);2007年
10 程光华;地质调查,向山地、矿业类城市延伸[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