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生态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之构建——兼评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之间的分歧

靳晓春  华高  
【摘要】:不同的学者对马克思理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不同,决定了他们在构建自己的生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时对自然的不同定位。福斯特从马克思的文本中挖掘出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我们理解当今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根本的方法论。奥康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观忽略了自然的能动性需扩展为生产条件、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本顿则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经济理论中存在断裂,马克思的劳动过程概念中忽略了自然限制。研究表明,要构建生态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必须坚持福斯特所提炼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此方法论的基础上考察当今环境问题中环境作为公共的生产条件与资本的关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莉;;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心理范畴初探[J];学术月刊;1983年07期
2 周溯源;近几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概况(上)[J];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01期
3 佟明忠;;利益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J];广西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4 许明;;就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几个问题[J];党政论坛;1986年08期
5 康文斌;;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J];晋阳学刊;1986年01期
6 杨文极;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之间——兼论德国古典哲学“异化”范畴的演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7 杨耕,赵剑英;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的历史沉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年06期
8 李澄;刘星;;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J];晋阳学刊;1989年01期
9 宋忠泰;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命题──学习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思想的体会[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5期
10 黄文燕;论毛泽东对中国国情认识的思维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1 姚燕;魏艳芳;;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贡献——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J];学术论坛;2006年02期
12 段忠桥;;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与俞吾金教授商榷[J];江海学刊;2009年03期
13 吴晓璇;;试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分析逻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4 彭洲飞;;二元结构模式的马克思主义[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5 杨卫军;;重构马克思的生态学——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观的解读[J];学习与实践;2011年07期
16 弗·然·凯列;;关于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經验批判主义”(講稿)[J];教学与研究;1959年07期
17 袁广犁;;以客观规律为行动的向导[J];前线;1961年12期
18 牛致功;;关于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級观点的問題——与宁可同志商榷[J];文史哲;1965年04期
19 Б.А.察金;В.П.费多托夫;王德芳;;苏联社会学半个世纪中发展的总结[J];世界哲学;1978年04期
20 马正跃;要正确地看待《东方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胡昂;;邓小平改革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与发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郭剑仁;;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4 丰子义;;从人学视角看历史唯物主义[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晓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A];新境界·新成果——黑龙江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学明;;生态马克思主义所引发的思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陈学明;;如何开展消除生态危机的斗争?——生态马克思主义者J.B.福斯特给予的启示[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曹勇;郝胤舟;;“三个代表”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伟大的理论创新[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光博;;第十七讲 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观[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10 王雅林;;马克思“生活的生产”理论预设的当代意义[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图式、价值追求与现实启示[D];吉林大学;2010年
2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3 曲红梅;从历史的观点看[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海锋;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吉林大学;2010年
5 宋景堂;邓小平哲学思想新论[D];北京大学;2000年
6 陈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及其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7 张生新;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存在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7年
8 常江;马克思的历史观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潘惠香;马克思的《提纲》在理解中的命运[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刘伟;马克思的自由概念[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兰;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7年
2 吴军安;拉布里奥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D];河南大学;2008年
3 郝欢;恩格斯社会发展合力论的理论价值及其现实意义[D];兰州大学;2008年
4 田江太;现实的个人是解答“历史之谜”的钥匙[D];兰州大学;2009年
5 王媛媛;福斯特的生态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屈光峰;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莹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玲;奥康纳与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比较[D];安徽大学;2012年
9 王小影;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徐文福;生态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理论在创新中发展[N];光明日报;2003年
2 浙江工商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陈荣富;正确释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法国学者 雅克·比岱 张双利/译 童世骏 孙承叔 陈学明 俞吾金;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新话题[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梁清强;邓小平是坚持和运用唯物史观的典范[N];学习时报;2004年
5 李抒望;“高度关注民生”是落实科学 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N];济南日报;2007年
6 曹爱华;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特征与时代内涵[N];经理日报;2005年
7 甘肃政法学院行政学院院长、教授 马进;恩格斯晚年的三封信讲了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杨春贵;论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N];光明日报;2006年
9 吕良;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N];吉林日报;2007年
10 本版编辑 李崇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 林建公(国防大学研究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 陈章亮(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陈志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人学学会会长) 侯惠勤(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 黄力之(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