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板栗树冠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组成研究及优势物种分析

任爽  邓新平  
【摘要】:运用群落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田间系统调查,结合室内实验,对板栗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以系统调查、随机调查并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共获得板栗园节肢动物136种,隶属于12个目、63个科,其中害虫70种、天敌62种、中性昆虫4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51.47%,45.59%和2.94%.天敌中捕食性天敌47种,寄生性天敌15种,分别占天敌物种数的75.81%和24.19%.害虫物种数略多于天敌物种数;天敌中捕食性天敌物种数明显多于寄生性天敌物种数.将板栗树冠节肢动物群落划分为3个营养层、4个功能团和11个类群,相对多度分析结果表明植食性营养层在物种数和个体数上均占绝对优势,以刺吸性功能团为主,其中又以蚜虫类群数量最多.板栗储藏期害虫以钻蛀性害虫桃蛀螟为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静;;板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2 尚明安;公秀峰;;施硼可促进板栗增产提质[J];农业知识;2011年20期
3 尚明安;公秀峰;;板栗施硼可提高品质增加产量[J];农家顾问;2011年08期
4 张厚华;曹永;王建平;孙芳;颜景宁;;滕州早丰板栗高接换优技术[J];山西果树;2011年04期
5 李广成;;受冻板栗的救治技术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6 庞厚新;;板栗冬季管理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2011年08期
7 ;板栗园地的区划与种植新技术[J];致富天地;2011年08期
8 曹永;;滕州早丰板栗(暂定名)高接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2011年03期
9 宋苏芳;胡宝圣;吴福民;林志南;王智圣;;板栗采后管理技术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4期
10 ;板栗种实和果实的采收与处理[J];致富天地;2011年06期
11 张厚华;曹永;王建平;孙芳;颜景宁;;滕州早丰板栗在山东滕州的高接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2011年02期
12 任保刚;赵丽霞;;燕山地区栗链蚧无公害防治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13 张祖成;;豫南山区密植矮化板栗树体结构与产量的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14 肖庆来;蔡晓明;;象溪板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浙江林业;2011年06期
15 刘永喜;吴芳平;齐荣水;;浅析山区板栗低产原因及增产对策[J];陕西林业;2011年04期
16 杨蕾;吴元华;贝纳新;赵秀香;高萍;;辽宁省烟田杂草种类、分布与危害程度调查[J];烟草科技;2011年05期
17 马宁;胡宝玉;王剑锋;;赵会玉笑了———抚宁大户退耕还林 实现10万元到600万元的跨越[J];河北林业;2011年04期
18 梁金亮;;宽甸板栗园水保工程配套措施[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1年03期
19 龚鹏博;;农资企业及其产品定位之仿生谈[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3期
20 蔡晓布;彭岳林;;高寒草原菌根围细菌数量对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流彬;林光将;邱熙祥;邓向君;;山坡地板栗种植与硼砂在空苞中的应用[A];梅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第十届)[C];2010年
2 陈建勋;谢治芳;陈四清;邵伟标;;几种生长延缓剂对板栗生长和结实力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毕磊;张玉星;许建锋;申连英;张江红;;我国板栗矿质营养和施肥研究现状[A];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贾克锋;王利忠;顾根水;吴德祥;;衢江区板栗病虫危害状况及生态防治[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5 华敦谅;李大标;黄金泉;冯气金;;板栗高大密闭树冠回缩更新试验初报[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6 华敦谅;叶陈育;廖文森;黄金泉;冯气金;;板栗高大密闭树冠回缩更新试验初报[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华敦谅;周樟庭;涂文根;林依萍;黄文斌;邱建强;雷根福;占法根;;板栗新梢摘心、摘叶措施促发分枝试验报告[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 林业分卷)[C];2006年
8 张海成;苏淑钗;;板栗叶幕微气候与品质关系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9 刘魁英;赵宗芸;张建国;张悦琴;;板栗低产原因分析及其对策[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论文集[C];1995年
10 刘魁英;赵宗芸;张建国;张悦琴;;板栗低产原因分析及其对策[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江;干旱胁迫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影响[D];中山大学;2006年
2 吴统贵;杭州湾滨海湿地植被群落演替及优势物种生理生态学特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3 牛克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主要组分种繁殖特征对施肥和放牧的响应[D];兰州大学;2008年
4 李武斌;九寨沟马脑壳金矿露天矿山生态恢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高英志;冷蒿和糙隐子草的竞争策略对冷蒿退化草原恢复过程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6 邓福英;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植物功能群划分及生态关键种的确定[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7 宋百敏;北京西山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研究:自然恢复的过程、特征与机制[D];山东大学;2008年
8 盛敏;VA菌根真菌提高玉米耐盐性机制与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杜作娟;水热还原法制备银氧化锡复合粉体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李玉娟;云南哀牢山土壤线虫对植物群落改变及地上/地下资源输入的响应[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雅琼;板栗花饮料加工关键技术及其功能作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侯竞薇;板栗组织培养及其不定根发生蛋白质组学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李光超;典型岩溶区板栗树下土壤钙元素的迁移及其生态效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陶怡;辐照处理对板栗果实的保鲜作用及对其病原菌种类组成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1年
5 任爽;板栗树冠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及栗瘿蜂生物学生态学习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6 张立民;板栗二次结实调控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赵冉;三峡大坝截流前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郑艳华;树木年轮学在吐加依优势物种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D];新疆大学;2007年
9 孙磊;栗茶间作系统中栗树对茶园生态生理因子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10 孔祥瑞;“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陕西省果树研究所 葛世康;板栗树冬剪技术要点[N];河北科技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杜素格;“围山转”成就了迁西板栗[N];河北科技报;2011年
3 记者 田代明 通讯员 涂启亮 张 华;茅圩坪板栗缘何滞销[N];恩施日报;2011年
4 金建良;低产板栗树改造技巧[N];河南科技报;2004年
5 金建良;低产板栗树改造技巧[N];河南科技报;2004年
6 周学雍;如何栽好板栗树[N];江苏科技报;2002年
7 任晓梅;冬季板栗树的整形与修剪[N];商洛日报;2008年
8 YMG记者 张晋 通讯员 孙政黎;黄家岔板栗“落地即空”[N];烟台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宇雄;省农科院专家及时解难[N];广东科技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高振发;兴隆栗农有“三盼”[N];河北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