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低渗透储层产能预测的测井优化建模

刘晓虹  林畅松  刘俊  杨洪  刘春慧  
【摘要】:从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原因入手,依据岩芯和试油资料,充分考虑岩石粒度、分选性、孔喉半径大小、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碎屑物含量以及岩石的亲水特性等对产能的影响,将简单的砂泥岩储层模型细化为粉砂—细砂—中砂—泥岩模型,在储层精细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产油概率的概念,利用叠加的方法编制相应的软件对单井单层的油产能指示累计和水产能指示累计进行计算,最终计算出油水产能比及产油概率,建立油水两相流的产能预测模型、解释模版及解释标准。正确评价储层产能有助于落实油气勘探成果和科学地指导油气田合理开发,从而使测井技术真正成为地质家和油藏工程师的眼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喆;马世忠;;榆树林油田东16加密井区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2 欧阳传湘;张昕;承宁;刘杨;;低渗透储层气测与液测应力敏感性试验对比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4期
3 淡卫东;程启贵;牛小兵;王成玉;梁晓伟;辛宏刚;;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长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8期
4 李伟才;姚光庆;周锋德;黄郑;梁杰峰;;低渗透油藏不同流动单元并联水驱油[J];石油学报;2011年04期
5 赵艳军;鲍志东;王志强;付晶;刘忠明;;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低渗透储层成因[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7期
6 刘仁静;刘慧卿;张红玲;陶冶;李明;;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石油开发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7 周勇;纪友亮;张善文;万璐;;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阳组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J];石油学报;2011年04期
8 谢全;何顺利;焦春艳;朱华银;付春艳;雷刚;;超低渗透储层饱和/非饱和渗流启动压力梯度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9 任海宁;;浅析滨南油区低渗透油藏改造技术[J];内江科技;2011年07期
10 解伟;张刚;孙卫;;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定边油田张韩区块长2储层可动流体进行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2期
11 陈曦;李健;;堡子湾南长4+5油藏储层渗流特征研究[J];辽宁化工;2011年08期
12 周凤鸣;林发武;司兆伟;刘得芳;陈晶莹;田超国;;南堡凹陷碳酸盐岩储集性能测井评价研究[J];测井技术;2011年02期
13 王安辉;赵全军;;大情字井油田157井区青三段储层孔隙特征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7期
14 张海;张刚;安山;魏飞;;靖边油田某油区测井解释模型研究[J];辽宁化工;2011年06期
15 周子勇;王春晓;曾联波;;基于神经网络和GIS的储层裂缝预测与可视化[J];地质与勘探;2011年03期
16 杨金龙;阮敏;;鄂尔多斯盆地堡子湾地区三叠系长4+5组储层特征及对产能的控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7 孙树强;;黔桂地区上古生界海相储集岩特征及评价[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年03期
18 高喜龙;;埕岛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年03期
19 李松;尹伟;刘震;潘高峰;;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长8油层成藏过程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11年04期
20 仇鹏;牟中海;蒋裕强;刘峰;罗芳;李杨;;裂缝性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以川中地区致密砂岩储层为例[J];天然气与石油;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董春梅;;渤南油田五区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李海燕;彭仕宓;;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为例[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许延清;梅忠武;范晓敏;陈玉魁;缪学军;;人工智能技术在测井产能预测中的应用研究[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孙素青;;前河地区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沉积成因机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刘庆杰;李贤兵;刘宝华;严守国;;低渗透储层滑脱系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王祝文;刘菁华;李河;许延清;;大庆深部火山岩含气储层产能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建军;刘先贵;胡雅衽;张盛宗;;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规律研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段立燕;;DLS-1测井系列在低渗透储层厚度解释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张卓;;陆西凹陷马家铺地区九佛堂组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杨晓萍;刘桂侠;;我国中部克拉通盆地中生界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分析及研究方法探讨[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斯琴;大庆油田低渗透储层渗流规律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赵新智;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分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3 毛超林;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高台子油层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特征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何勇明;裂缝性油藏形状因子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连承波;龙西地区泉四段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6 于均民;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超低渗透储层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肖晓春;滑脱效应影响的低渗透储层煤层气运移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袁志祥;论塔巴庙上古生界隐蔽气藏[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朱春俊;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宋广寿;鄂尔多斯盆地0.3毫达西类储层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虔;新民低渗透储层测井资料饱和度解释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李存荣;州201区块扶杨低渗透储层地应力场模拟[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杨亿前;裂缝型低渗透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4 钱丽;江苏瓦庄油田瓦6断块低渗透储层测井解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赵强;渤南油田五区沙三段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解伟;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D];西北大学;2005年
7 单沙沙;低渗透泥质砂岩导电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孙玉平;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9 杨锁;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4+5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窦小康;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生产能力研究与采油方式优选[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丹君;低渗油藏评价技术取得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张诚;老油气区精细深化勘探方法技术与实效项目[N];科技日报;2007年
3 ;新技术让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呈现新局面[N];中国石油报;2004年
4 王卓铭;吉林敖东再度转型:开发吉林最大铁矿[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记者 瞿剑;综合化测井评价技术给中国石油装上地质“眼睛”[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