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流体活动与油气成藏
【摘要】:通过对地球和岩石圈结构以及大地热流的产生和传导等的分析,探讨了热流体持续活动的条件;从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自生矿物的演化、孢子颜色、磷灰石裂变径迹等方面分析了热流体活动的主要示踪标志;从有机质演化、储层物性和油气运移等方面分析了热流体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认为热流体活动可以促进有机质的热演化,增加油气运移的效率,并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和通道,对深部储层的物性具有改善的作用,但对浅部储层的物性具有负面影响。
|
|
|
|
1 |
孙永传,陈红汉,李蕙生,陆永潮,张启明,张国华,朱河清;莺-琼盆地YA13-1气田热流体活动与有机/无机成岩响应[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2 |
李明诚;地壳中的热流体活动与油气运移[J];地学前缘;1995年04期 |
3 |
叶加仁,杨香华,孙永传,周士科,武文来;歧南断阶带温度压力场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7年03期 |
4 |
倪师军,曹志敏,张成江,唐建武,滕彦国;成矿流体活动信息的三个示踪标志研究[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8年02期 |
5 |
解习农,李思田,董伟良,张敏强,杨计海;热流体活动示踪标志及其地质意义——以莺歌海盆地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6 |
曾溅辉;东营凹陷热流体活动及其对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7 |
张为民,李继亮,钟嘉猷,付永涛,陈绍海,姜亮,王建平,李明远;气烟囱的形成机理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探讨[J];地质科学;2000年04期 |
8 |
董伟良,黄保家;莺歌海盆地流体压裂与热流体活动及天然气的幕式运移[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年04期 |
9 |
张敏强;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带天然气运聚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0 |
孙玉梅,郭迺嬿,欧光习;莺-琼盆地1号断裂带含烃热流体活动初探[J];岩石学报;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