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
【摘要】: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积极心理学的热点课题。虽然国外已有很多测量工具,但在中国群体中的适用性未得到支持。基于心理韧性的过程模型,通过访谈法开发适合我国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韧性测量工具。通过访谈25名经历过较大负性生活事件而又适应良好的中学生,编制出100个题目,在283名青少年中初测,通过项目鉴别度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了27个题目,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五个因子,α均大于0.7。复测样本包含420名青少年,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量表的结构效度,二阶因素分析发现前3个因子属于个人力,后2个因子属于支持力。以其他心理韧性量表(RS)和中学生生存质量为关联效标,皮尔逊相关分别为0.53和0.49,支持了量表的外部效度。文章最后讨论了我国青少年心理韧性结构的文化意义及量表的应用范围。
|
|
|
|
1 |
姚家新,漆昌柱,徐培;WT运动员性格量表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体育科技;1995年10期 |
2 |
许高航;可能影响量表测量信效度的又一因素[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3 |
王天生,程致屏;论运动焦虑量表中存在的问题[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4 |
陈国鹏,朱晓岚,叶澜澜,唐永明;自我描述问卷上海常模的修订报告[J];心理科学;1997年06期 |
5 |
俞丽萍,李琦云;影响体育系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调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1997年04期 |
6 |
胡友珍;浅谈间接作文考试[J];大学英语;2000年11期 |
7 |
王克威,王民洁,陶秋云,黄聿康;青少年自评行为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1期 |
8 |
陈祉妍;内隐动机的测量[J];心理学动态;2001年04期 |
9 |
陈学诗,郑毅,吴桂英,李雪荣,单友荷,徐韬园,唐慧琴林节,李保林,郭传琴,胡珍玉,蔡小明,戴秀英;幼儿人格评定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
10 |
陈雪玲;非智力因素的测评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