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中段三维变换构造特征

边海光  李本亮  靳久强  田继强  陈竹新  管树巍  
【摘要】:克拉苏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北缘,克拉1与克拉2构造是位于克拉苏构造带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岩下的背斜圈闭,而其钻探结果却完全不同。通过构造地震解释和三维构造编图,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构造变换作用,形成了构造调节带。构造调节带导致克拉苏背斜复杂化,在克拉1与克拉2构造之间的侧接位置形成传递带,传递带以断裂和褶皱的形式存在,在传递带与克拉2构造之间形成了背斜调节带,该背斜调节带是克拉2构造主要的油气圈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智,许大丰,张朝军,张研;库车坳陷构造变形层序划分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J];石油学报;1998年03期
2 周宇章,陈汉林;新疆库车坳陷晚白垩世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2年03期
3 李忠,王清晨,王道轩,林伟;晚新生代天山隆升与库车坳陷构造转换的沉积约束[J];沉积学报;2003年01期
4 白学鹏,谢大庆;库车坳陷天然气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的地位[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6期
5 李忠,王道轩,林伟,王清晨;库车坳陷中-新生界碎屑组分对物源类型及其构造属性的指示[J];岩石学报;2004年03期
6 张明利,谭成轩,汤良杰,江万,杨美伶,曾联波;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分析[J];地球学报;2004年06期
7 曾联波,周天伟,吕修祥;构造挤压对库车坳陷异常地层压力的影响[J];地质论评;2004年05期
8 李忠,郭宏,王道轩,林伟;库车坳陷-天山中、新生代构造转折的砂岩碎屑与地球化学记录[J];中国科学D辑;2005年01期
9 贾承造,陈汉林,杨树锋,卢华复,周宇章;库车坳陷晚白垩世隆升过程及其地质响应[J];石油学报;2003年03期
10 孙金山,刘国宏,孙明安,王朝霞;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评价[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超;徐振平;李青;罗彩明;陈元勇;;库车坳陷地震勘探技术现状与需求[A];2010年国际石油地球物理技术交流会会议专刊[C];2010年
2 张殿伟;刘文汇;郑建京;王晓锋;;煤岩和煤系泥岩在库车坳陷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李忠;王道轩;林伟;王清晨;;库车坳陷中-新生界碎屑组分对物源类型及其构造属性的指示[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岩石圈)[C];2004年
4 刘涛;黄宝春;;库车坳陷第三纪磁性地层和磁组构的研究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贾进华;;库车坳陷白垩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6 赵瑞斌;卢静芳;杨主恩;周伟新;郭芳;;南天山山前库车坳陷深浅构造与地震[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7 王良书;李成;刘绍文;李华;;库车坳陷地温场和新生代热体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谭成轩;张明利;汤良杰;孙炜锋;;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异常高地层压力成因力学分析[A];地壳深部压力状态与地质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剑;谢增业;李志生;罗霞;蒋助生;张英;胡国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天然气气源对比[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赵文智;王红军;汪泽成;王兆云;;高效天然气藏形成机理及在库车坳陷(含乌什凹陷)天然气勘探中的意义[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昕;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煤成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2000年
2 康南昌;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第三系盐岩相关构造及油气成藏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沈华;贝尔凹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刘宝柱;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余一欣;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盐相关构造及其形成机理[D];中国石油大学;2006年
6 陈建军;新疆焉耆盆地中生代原盆面貌及其演化与改造[D];西北大学;2007年
7 田军;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第三系沉积相及储层分布预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5年
8 张研;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崔树清;冀中坳陷饶阳凹陷构造特征及油气聚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刘剑平;东濮凹陷马厂地区变换构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刚;库车坳陷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张国锋;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构造特征[D];西北大学;2011年
3 钟兴平;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压力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4 宗文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纪层序地层与古地理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5 曹连宇;库车坳陷大北—克拉苏构造带油气成藏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施立志;库车坳陷流体动力演化与流体演变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雷燕平;库车坳陷西部库姆格列木组高精度层序格架和储层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陆亚秋;库车坳陷东部白垩—第三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9 王利刚;库车坳陷上第三系吉迪克组沉积储层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10 年秀清;库车坳陷东部下—中侏罗统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及其构造意义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常斐 李东 特约记者 受吉相;科技成果高转化的背后[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毅锴 高潮洪 王志良;气冲霄汉的大发现[N];中国石油报;2002年
3 记者 罗良才 特约记者 屈永志;山地物探铁军[N];中国石油报;2002年
4 范建;科技之星跃动西气东输大动脉[N];科技日报;2003年
5 汤良杰;取得阶段性重要研究成果[N];科技日报;2002年
6 杨金洪 谢红星;秋南1井提前部署完井试油方案[N];中国石化报;2006年
7 记者 高向东;塔里木下套管技术创新纪录[N];中国石油报;2010年
8 记者 牟雪江;西北分公司油气勘探多方出击[N];中国石化报;2006年
9 李新民;一系列科技创新开启一个能源时代[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钱欢青;纯净的欢笑和眼泪[N];东方航空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