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注入速度对砂岩渗吸性的影响

彭昱强  何顺利  郭尚平  韩冬  
【摘要】:研究了盐水注入速度对亲水砂岩渗吸规律和采收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了静态渗吸与动态渗吸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水注入速度的增加,动态渗吸采收率先快速增加后迅速下降,直至趋于稳定,采收率与注入速度呈单峰变化形态。动态渗吸采收率低于静态渗吸采收率,说明油藏渗吸需要足够时间才能充分发挥毛细管力渗吸作用。故采用渗吸技术时,注入速度应适当低速,生产上可采用间歇注采或者周期注采等措施以提高渗吸采收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杨;杨胜来;吴彬;李智锋;;大庆特低渗砂岩单相水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J];复杂油气藏;2010年01期
2 彭昱强;韩冬;郭尚平;郁鲁彬;;无机盐对亲水砂岩化学渗吸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2009年05期
3 韩冬;彭昱强;郭尚平;;表面活性剂对水湿砂岩的渗吸规律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4 陈俊宇;唐海;徐学成;吕栋梁;廖华伟;余贝贝;;表活剂对低渗裂缝性砂岩油藏渗吸驱油效果影响分析[J];海洋石油;2008年01期
5 袁迎中;张烈辉;孙致学;王健;;用渗吸曲线法预测裂缝性油藏产量[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2期
6 陈俊宇;唐海;徐学成;吕栋梁;;裂缝性低渗砂岩油藏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4期
7 潘毅;孙雷;李士伦;孙良田;张庆生;;凝析气藏解除反凝析污染、提高气井产能方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潘毅;孙雷;孙良田;张庆生;李明志;;甲醇—地层水—凝析气相态测试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年04期
9 齐银,张宁生,任晓娟,魏金星,张存厚;裂缝性储层岩石自吸水性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袁士义,冉启全,胡永乐,韩东;考虑裂缝变形的低渗透双重介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权;王为民;苗盛;;岩芯渗吸机理的核磁共振成像及弛豫时间谱研究[A];第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正明;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5年
2 张正文;低渗气藏生产过程中储层伤害机理及对气井动态规律影响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3 汤勇;深层凝析气藏多相流体复杂相态理论及提高气井产能新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4 刘明高;火山岩裂缝性底水油藏油、气、水三相驱替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5 陈权;岩石核磁共振及其在渗流力学和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海燕;鸡西盆地城子河组、穆棱组露头砂岩与岩芯砂岩成岩作用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刘浪;裂缝性油藏渗吸开采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3 穆剑东;大庆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4 贾辉;波涌灌间歇入渗氮素运移特性与地下水环境效应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5 高奕奕;注气吞吐解除凝析气井近井地层反凝析、反渗吸堵塞机理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白培瑞;智能土壤渗吸速度测试仪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段薇;谁买旅游经营权[N];中国质量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