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探区延长组重矿物组合特征及地质意义
【摘要】:查明探区的古水流、物源方向等对于储集层预测和圈闭评价有重大意义。富县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东南部,紧邻湖区,近年来对该区古水流流向、物源方向的争论较多。应用重矿物组合特征分析方法,对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重点层段的重矿物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露头古水流测量结果及区域岩相古地理特征等,指出区内延长组沉积物源于盆地东北部,古水流总体指向西南部。
|
|
|
|
1 |
付国民;董满仓;张志升;孙磊;潘荣;;浊沸石形成与分布及其对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以陕北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油层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2 |
王峰;田景春;张锦泉;李树同;;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胡尖山地区长6油层组的物源和优质储层分布[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6期 |
3 |
李元昊;刘池洋;王秀娟;郭正权;;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墙(脉)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07年03期 |
4 |
蔺宏斌;侯明才;陈洪德;董桂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5 |
刘志武;韩代成;;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滩地区延长组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6 |
杜彦军;耿传林;王乃军;李晓红;王振斌;;下寺湾油田柴窑地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4期 |
7 |
张卫刚;郑秀臣;;姬塬地区延长组低阻油层特征分析及测井识别方法[J];海洋地质动态;2009年03期 |
8 |
张卫刚;郑秀臣;;姬塬地区延长组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识别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9 |
黄红兵;杨勇;王耀明;;下寺湾地区延长组低渗油藏油气富集规律[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27期 |
10 |
张三;王海红;牛小兵;辛红刚;;安塞油田坪桥地区塞5、塞431区长2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
11 |
陈飞;樊太亮;高志前;于喜通;庞正炼;;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方向与沉积体系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
12 |
朱宗良;李克永;李文厚;陈全红;;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富油因素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3期 |
13 |
王起琮;王刚;施玉娇;;碎屑岩流动单元成因类型与岩石物理特征[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14 |
蒋生武;杨飞;周晓军;李宁;;利用X射线衍射作全岩分析研究沉积体系特征[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8期 |
15 |
张哨楠,胡江柰,沙文武,赵舒,高青松;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的沉积特征[J];矿物岩石;2000年04期 |
16 |
赵欣,史基安,王金鹏,王琪,卢龙飞,王雷,王有孝;油藏储层中不同赋存状态烃类地球化学特征:Ⅱ长链烷基苯——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J];沉积学报;2005年03期 |
17 |
赵长永;张春生;张兵;;油坊庄地区上三叠统长21沉积微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11期 |
18 |
陈小梅;;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6期 |
19 |
鱼文;罗静兰;张三;韩永林;王海红;王成玉;牛小兵;;安塞油田坪桥地区塞5、塞431区长2储层沉积微相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3期 |
20 |
孙国智;李鲜蓉;刘超;;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段砂岩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