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DERF2.0的中天山北坡经济带秋季延伸期强降温过程预报检验

李淑娟  毛炜峄  陈静  于晓晶  贾孜拉·拜山  
【摘要】:基于观测及DERF2.0预报数据,应用多种气候检验指标,针对1983—2013年间中天山北坡经济带8个代表站的秋季日最低气温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秋季日最低气温的预报效果存在空间和年际差异。东部奇台、木垒预报效果优于中西部6站;整体预报能力延伸期弱于中短期,且随预报时效延长而减弱。(2)预报与观测的相关程度较高,但滤除秋季降温背景趋势后日最低气温预报与观测之间的相关程度降低明显,在延伸期时段相关系数从0.8降至0.3以下。不论是否去趋势,温度序列由暖向冷转变的季节趋势越明显,预报的相关性就越好。(3)逐日最低气温预报偏差以偏低为主,随季节推进由9月初的最大-6℃逐渐转变为11月底的2℃以内;多年综合预报PS评分普遍低于60分,站点之间差别较大,奇台站评分相对最高,乌鲁木齐最低,乌鲁木齐的逐年PS评分与其秋季年平均温度分布反向对应,年平均温度越高(低),评分越低(高)。(4)24 h变温的预报偏差整体小于逐日温度,但预报的整体相关程度和相对于观测的离散程度均较逐日温度差,预报时效在5 d内的24 h变温预报效果相对最好。(5)强降温过程的预报能力整体偏弱,初始过程的温度预报偏低,结束过程的温度预报偏高,过程降温幅度预报偏小,过程降温幅度越大,偏小程度越严重,预报时效越长,预报偏差越大。DERF2.0模式的延伸期预报产品对于中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秋季强降温过程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支持能力有限,需要考虑更多方法来探讨提高延伸期预报水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李淑娟;毛炜峄;于晓晶;窦新英;陈颖;贾孜拉·拜山;;基于DERF2.0的乌鲁木齐2013年春季降温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检验[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8年03期
2 卢国阳;林纾;姚瑞;陈佩璇;刘丽伟;李丹华;王鑫;;DERF2.0模式对甘肃省1月气温模拟的误差分析[J];干旱气象;2020年02期
3 李秀连;付强;王科;丁叶风;;风切变对飞行的影响及其预报时效分析[J];气象科技;2010年02期
4 王鹏飞;黄刚;;数值模式预报时效对计算精度和时间步长的依赖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年03期
5 李勇;;201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强降水延伸期集合预报性能初探[J];气象;2016年09期
6 贾丽红;张慧岚;肖开提·多莱特;汤浩;;T639数值产品对影响新疆主要系统的预报检验评估[J];气象;2012年08期
7 徐岩岩;常军;;基于DERF2.0模式1~52天最低温度逐日预报的检验评估[J];高原气象;2018年04期
8 何慧根;李巧萍;吴统文;唐红玉;胡泽勇;;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业务系统DERF2.0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的预测性能评估[J];大气科学;2014年05期
9 刘德才;;美国天气预报质量趋势[J];新疆气象;1987年08期
10 Ian T Jolliffe;David B Stephenson;李应林;;预报检验——大气科学从业者指南(第二版)[J];气象;2016年07期
11 何珊珊;李妍君;李向红;;模式距平积分订正法对广西区域ECMWF地面2m温度预报的订正效果评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年03期
12 程宏林;兴化夏季晴雨和降水量级MOS预报[J];气象科学;1985年01期
13 胡海川;赵伟;董林;;概率密度匹配方法在我国近海海面10 m风速预报中的应用[J];热带气象学报;2021年01期
14 蔡晓杰;戴建华;朱智慧;郭春迓;;上海沿岸海域风场质量控制与预报检验[J];气象科技;2019年02期
15 唐文苑;周庆亮;刘鑫华;朱文剑;毛旭;;国家级强对流天气分类预报检验分析[J];气象;2017年01期
16 李曼;张载勇;李淑娟;于晓晶;琚陈相;;CUACE系统在乌鲁木齐空气质量预报中的效果检验[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4年05期
17 姚日升;曹艳艳;涂小萍;;插值方法在提高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时效分辨率中的应用[J];广东气象;2011年01期
18 韦青;李伟;彭颂;薛峰;赵声蓉;张金艳;齐丹;;国家级天气预报检验分析系统建设与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19年02期
19 王云波;利用日月预测气候的探讨[J];四川气象;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杨雅薇;沈愈;;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测二代产品DERF2.0对华东梅雨期降水的统计降尺度试验[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 副热带气象及环境影响[C];2015年
2 陈超君;王东海;李国平;张中锋;冯涛;刘英;尹金方;;冬季高海拔复杂地形下GRAPES-Meso要素预报的检验评估[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2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3年
3 王建新;陈海成;王爱玲;王安俊;赵学东;张文红;;安阳2010年7月8、15、19、25日预报检验分析[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国翠;连志鸾;赵彦厂;牛朝阳;;石家庄温度预报检验及影响因子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邵明轩;熊敏诠;赵声蓉;姚莉;;风预报检验[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邱学兴;卢逢刚;;地面2米温度预报误差的相似订正方法[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7 梁代荣;朱明;姚道强;;北京、武汉、天气在线及十堰温度预报检验分析与评估[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8 孟英杰;李丽平;金琪;王继竹;;2010年汛期四种数值模式长江流域面雨量预报检验[A];科技引领产业、支撑跨越发展——第六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萃[C];2011年
9 李蕊;姚愚;黄玮;;基于DERF2.0的两种降尺度方法在云南延伸期预测中的应用[A];2016年云南省气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10 杨银;陈豫英;张肃诏;;基于DERF2.0模式的宁夏逐日延伸期最高最低气温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4 青年论坛[C];2018年
11 邓海光;曾小团;;统计预测方法的试验比较[A];2005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2 赵海青;马青荣;赵艳梅;李社宗;林丽;;河南区域T639模式的温度检验评估及业务应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3 王丛梅;李智峰;王晓娟;刘瑾;李芷霞;;邢台市温度预报检验与误差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14 张薇;付宗钰;赵松;;支持向量机方法在北京西南地区温度预报中的应用研究[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15 张羽;修斯涛;胡明富;孟晶;;福建地区2014年汛期降水的数值预报检验分析[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 军用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及应用[C];2015年
16 陈丽芳;;集合预报方法在不同类型天气中的预报性能评估[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闻;欧亚高空形势和中国地面气象要素预报的多模式集成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2 王姝苏;基于雨量分级回归的我国地面降水的统计降尺度预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3 单楠;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温度平流反演和数值模式同化中的应用试验[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4 梁卉林;基于北美集合预报系统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预报检验与改进[D];南京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卢健;欧亚大陆冬季极端冷事件有更长的预报时效吗?[N];中国气象报;2020年
2 采访人 本报记者 李慧;捕捉前兆信号可延长暴雨预报时效[N];中国气象报;2020年
3 记者刘毅;三天风云早知道[N];人民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