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应对“入世”冲击波
【摘要】:标识我们的符号文化的认同感渐渐不及经济的认同感,这个时代的秩序与对话都以经济的各种形式体现。那么,当文化自身开始成为一种经济力量的时候,我们的文明是否如我们想像的一样强大?当打不过列强时,我们开始了洋务运动;当工农业生产状况岌岌可危时,我们懂得改革开放。但我们却有意无意忽略了文化也是需要开放和发展,尤其当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开始崭露头角时。有人说民族性的经济发展目的是为了民族性的文化延续。可惜,现状不尽如人意,特殊的国情使得文化产业一直游离于改革之外,价值的失落使文化产业渐成鸡肋。我们可以忽视文化产业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甚至可以忽视全球一体化浪潮中的文化霸权主义,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文化是标识我们的符号,是我们经济活动的目的,乃至直逼我们国民性的东西。经济强国都是文化强国。如果二十一世纪文化产业在我们的手中枯萎,这意味着我们将面对比十九世纪更惨痛的沦陷——失去了我们的标识。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