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核磁共振技术在苏里格致密气层识别中的应用

吴小斌  张永平  侯加根  王志峰  马俊胜  夏守春  邹国亮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集层为一致密砂岩储层.低阻气层与高阻气层共存,气水关系复杂,气层评价是现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快速准确储层评价,将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方法应用于现场分析,通过综合分析与参数优选组合,建立研究区含气、含水评价参数及解释模版,有效量化了储集空间流体,现场气藏评价应用效果较好.此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致密天然气储层识别与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新华;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形势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4期
2 窦伟坦;刘新社;王涛;;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地层水成因及气水分布规律[J];石油学报;2010年05期
3 刘成林;朱筱敏;曾庆猛;;苏里格气田储层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J];天然气工业;2005年11期
4 王冰;;苏里格气田盒8储层沉积物物源方向探讨[J];石油化工应用;2010年11期
5 樊爱萍;赵娟;杨仁超;韩作振;王言龙;王秀平;;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山_1段、盒_8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年03期
6 曾忠,阎世信,魏修成,刘洋;苏里格气田地震预测技术效果分析及对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6期
7 赵文智,汪泽成,朱怡翔,王兆云,王朋岩,刘新社;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效气藏的形成机理[J];石油学报;2005年05期
8 朱筱敏;孙超;刘成林;钟大康;严启团;;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层成岩作用与模拟[J];中国地质;2007年02期
9 马喜;;苏里格气田快速钻井配套技术[J];甘肃科技;2009年09期
10 陈小娟;李天太;姚瑞峰;;苏里格气田盒_8段气藏储层特征及气井分类评价[J];石油化工应用;2010年04期
11 侯中健,陈洪德,田景春,刘文均,李君文;苏里格气田盒8段高分辨率层序结构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12 杜新江;任春玲;;利用“同相轴下拉”地震反射特征预测苏里格气田气层[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2期
13 林良彪;蔺宏斌;侯明才;陈洪德;董桂玉;;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及成藏特征[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年02期
14 冉樱;;苏里格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顶部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3期
15 刘圣志,李景明,孙粉锦,肖红平,刘锐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成藏机理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年03期
16 南珺祥,解丽琴,刘绥保,石小虎,王素荣;鄂尔多斯苏里格气田二叠系低孔低渗储层成因[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7 席胜利;李文厚;魏新善;孟培龙;冯娟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两大气田不同石英砂岩储层特征对比研究[J];沉积学报;2009年02期
18 张群双;;苏里格气田试气地面流程改进历程及应用[J];油气井测试;2010年01期
19 战沙;张金功;席辉;;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主要裂缝的测井识别[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0期
20 欧阳诚;杜洋;彭宇;张小全;彭湃;;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地质导向的意义及技术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冬光;邱心飞;王德潜;侯光才;王志民;J.V.TURNER;;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同位素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谢渊;王剑;谢正温;李令喜;邓国仕;;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岩石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郧城;侯光才;文东光;王冬;;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形成的古气候条件[A];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辉;康高峰;;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陇县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控煤作用分析[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蒙晓灵;赵靖舟;武富礼;王建民;;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类型初探[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李保侠;贾恒;于宏伟;;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铀成矿特点初探[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7 王谦身;滕吉文;安玉林;张永谦;;阴山山系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重力场与深部构造[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8 匡耀求;黄宁生;胡振宇;吴志峰;;鄂尔多斯盆地大地热流的变化与生态环境格局[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李剑;罗霞;单秀琴;马成华;张水昌;戴金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金荣;谭杰;;鄂尔多斯盆地长武区块长7和长8油组储层特征研究[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新宁;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河道砂体识别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张文忠;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气田异常低压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邱欣卫;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学环境[D];西北大学;2011年
4 李洁;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层序充填特征与物质分布规律[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庆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王建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演化—改造及盆山耦合关系[D];西北大学;2010年
7 谢庆宾;苏里格气田中区砂体展布和储层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袁珍;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三叠统油气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冯兵;鄂尔多斯盆地自然电场及石油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宋广寿;鄂尔多斯盆地0.3毫达西类储层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星;鄂尔多斯盆地红粘土分布特征与新构造运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邓媛;鄂尔多斯盆地楼坊坪区块延10基础地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华;鄂尔多斯盆地郑庄油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D];西北大学;2010年
4 黄培培;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山西组二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冯哿;产业集群视角下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周进高;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型储层的表征与预测[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范萌萌;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沉积相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梁英;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天然气储集条件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9 王磊;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建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陈魏巍;鄂尔多斯盆地张家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8储层综合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明;苏里格气田首口高产水平井问世[N];中国石油报;2009年
2 记者 彭旭峰 通讯员 周建云;苏里格气田日产天然气突破2000万立方米[N];中国石油报;2008年
3 记者 高平;苏里格气田成为我国第一特大型气田[N];光明日报;2003年
4 记者 耿翔 通讯员 彭旭峰;长庆苏里格气田日产天然气突破2000万立方米[N];陕西日报;2008年
5 记者 张新民;苏里格气田关键技术攻关获突破[N];中国石油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华;拓荒者靠胆识智取苏里格气田[N];中国企业报;2010年
7 通讯员 王炜 记者 彭旭峰;乘科技快车 建高效气田[N];中国石油报;2009年
8 通讯员 王建鸿 南洁;苏里格日产天然气突破2500万立方米[N];中国石油报;2009年
9 通讯员苏婵娟;苏里格气田精心调配确保国庆中秋供气[N];中国石油报;2010年
10 记者 杨文礼;魅力四射苏里格[N];中国石油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