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红柔;润腔与润色——中华民族声乐的审美情趣[J];中国音乐;1995年03期 |
2 |
段卫红;汉语语音特色与我国民族声乐的润腔美[J];娄底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
3 |
岳文;渔舟晚唱 流水高山——介绍“筝的系列”CD片[J];视听技术;1994年05期 |
4 |
曲云;关于筝曲《香山射鼓》[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
5 |
阎爱华;古筝音色与演奏风格剖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9年02期 |
6 |
何宝泉
,孙文妍;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考[J];人民音乐;2001年03期 |
7 |
王小平;近年古筝左手技术的发展与筝曲音乐风格[J];人民音乐;2001年12期 |
8 |
易人;关于筝曲《渔舟唱晚》的署名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1年04期 |
9 |
沙鸿;高师古筝选修课教学探讨[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0 |
陈冉
,三龙;谈筝曲《渔舟唱晚》的音乐[J];福建艺术;1999年03期 |
11 |
孙怡;河南胡琴曲的润腔艺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0年04期 |
12 |
林苹;括八音之精要 超众器之表式——谈古筝的表现力[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3 |
孙怡;陕西风格胡琴曲的润腔艺术[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14 |
张彤;一幅以声言情的音画——筝曲《赫哲人的春天》赏析[J];北方音乐;2000年01期 |
15 |
胡世红;重视古筝作用 普及古筝教育[J];乐器;2002年12期 |
16 |
阴明娟;;浅谈民俗活动在筝派形成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0年23期 |
17 |
张珊;试论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筝曲创作[J];中国音乐;2002年02期 |
18 |
毛丽华;;三大流派筝曲《高山流水》简论[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19 |
陈茂锦;闽筝初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
20 |
潘林;;赣中南窑头打八仙仪式音乐的润腔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