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主题新探

卞敏  
【摘要】: <正> 列宁的哲学名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简称《唯批》)出版80多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几乎所有研究《唯批》的论著都认为,《唯批》的主题是认识论,《唯批》是一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作。本文试图对研究和评价《唯批》提出一个新视角,即《唯批》的主题不是认识论,而应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左艳芳;;邓小平语境中的“历史唯物主义”[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占建志;论黑格尔历史观中“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思想[J];九江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3 许恒兵;;近年来学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评述[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4 E.肖洛霍娃 ,常文;哲学与心理学——纪念《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问世75周年[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9期
5 姚安泽;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石[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6 刘连强;;论“世界观”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康庆强;;实践观点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Z1期
8 李兴年;黎剑飞;;翦伯赞历史观之管见[J];黑龙江史志;2009年23期
9 刘福森;付丽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03期
10 王成艺;;试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立[J];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3期
11 程霞;员智凯;;后现代主义的超越之路[J];唐都学刊;2011年01期
12 张帆;;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J];教学与研究;1982年03期
13 郭烙;李大钊同志在宣传唯物史观方面的杰出贡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14 柳下仁;;理论并不灰色[J];五台山;2010年06期
15 陈荣富;;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问题[J];学术月刊;1982年02期
16 张曙光;;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历史[J];哲学研究;2008年04期
17 江丹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诞生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18 莫尔高;苏朝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形成的标志[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19 王复三;;“现实的人”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J];哲学动态;1983年02期
20 陶富源;;世界观·人类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刃;;略论当前文艺创作中的反历史唯物主义倾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傅筑夫;;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古都[A];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83年
3 李国祥;;关于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诠释[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陈志尚;;历史唯物主义与“以人为本”[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昝瑞礼;;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曹光章;;建国初期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楠森;;[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黄灿章;;老子的唯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方向[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俞吾金;;G.A·柯亨的功能解释理论批判——兼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决定论的新形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孙大鹏;自然与技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杜宪升;《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前提”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王天民;伦理创造论[D];吉林大学;2003年
5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6 田辉;创新实践的认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罗秋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5年
8 孙善春;神学还是马克思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9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霖;论合理的人道主义[D];苏州大学;2007年
2 周晓欢;卢卡奇的“历史”概念[D];吉林大学;2007年
3 彭健;普列汉诺夫的唯物史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于亮;马克思从人道主义到唯物史观的转变[D];苏州大学;2008年
5 王桂青;霍布斯鲍姆的社会批判思想及其启迪[D];山西大学;2008年
6 孙秀明;对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吴玉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D];河南大学;2005年
8 程小强;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公平困境”问题[D];华侨大学;2007年
9 袁金霞;[D];安徽大学;2004年
10 刘春田;社会民主主义视野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推动文艺创作繁荣[N];人民日报;2003年
2 刘福森;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N];光明日报;2007年
3 钱广荣;传统美德及其承接的基本问题[N];协商新报;2009年
4 李抒望;关注民生:一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N];辽宁日报;2007年
5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钱广荣;传统美德及其承接的基本问题[N];光明日报;2009年
6 张一兵 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进步史观的合理性与合法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赵锋;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实践[N];人民日报;2000年
8 张海鹏;一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性的讲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理论在创新中发展[N];光明日报;2003年
10 邹万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