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栀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丹栀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栀子、白芍和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同时测定芍药苷和丹酚酸B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C_(18)柱(250 mm×4.60 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栀子苷、芍药苷和黄芩苷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芍药苷在6.1~54.9μg·mL~(–1)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8%,RSD为1.53%;丹酚酸B在6.8~61.2μg·mL~(–1)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9%,RSD为0.89%。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丹栀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
|
|
|
1 |
刘丰林;杨娜;胡素英;;降糖通络片的质量标准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
2 |
罗建明;李智勇;;归附调经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
3 |
吴爱英;杨晓云;;防芷鼻炎片质量标准研究[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
4 |
张永玲;;小儿化痰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
5 |
黄传俊;胡丽娅;杨茂文;汪忠波;;骨刺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6 |
冯彬彬;张建海;祝慧凤;徐晓玉;;丹七片的质量标准研究[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7 |
任爱农;孔铭;田耀洲;;清清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A];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8 |
周欣;陈旭;宋洪涛;;连花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
9 |
冯彬彬;张建海;祝慧凤;徐晓玉;;丹七片的质量标准研究[A];2008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10 |
唐良平;朱正义;金国峰;;中药橡胶膏剂质量标准研究的探索[A];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国中药关键技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3年 |
11 |
姜志戎;李国柱;陈明;;升白合剂的质量标准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12 |
薛梅;姚玉玲;斯拉甫.艾白;;男康片的质量标准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
13 |
张红星;梁延鸽;;龙草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药房管理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
14 |
张华芸;姜潇;林荣强;;消结安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A];2008年山东省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15 |
邓文龙;;治疗风湿病中药的现状与评价——昆仙胶囊规范化国际标准研究[A];全国有毒中药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学习班讲义[C];2010年 |
16 |
黄诺嘉;马丽莎;;紫苏油的质量标准研究[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
17 |
于维萍;孙萍;朱日然;;参芪神力片质量标准研究[A];第十二届山东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18 |
于维萍;孙萍;朱日然;;参芪神力片质量标准研究[A];2006年山东省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
19 |
罗丽萍;刘刚;;鼻炎冲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20 |
李瑞明;陈孝;林生文;隆颖;曹媛;吴敏江;任斌;;丹墨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