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氟中毒SD大鼠正畸牙移动的位移及速率变化
【摘要】:背景:临床报道氟牙症患者正畸疗程比非氟斑牙的时间要长,但其牙移动速度减慢主要体现在牙移动周期的哪些环节还不清楚。目的:研究一个牙移动周期内染氟大鼠正畸牙移动的位移、速率变化规律,为以后的相关机制研究及氟牙症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周龄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染氟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150 mg/L氟化钠水溶液每日喂养染氟组大鼠复制氟中毒模型,然后两组大鼠装配镍钛拉簧正畸加力装置,以70 g力值近中移动双侧第一磨牙,在第0,3,7,14,21,28天使用高精数显游标卡尺(最小精度0.01 mm)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面龈缘中点至同侧上颌中切牙远中-舌-龈角的间距,观察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位移和速率变化。结果与结论:(1)染氟组大鼠出现Ⅱ-Ⅲ级氟牙症,尿氟高于正常水平(P 0.05),表明慢性氟中毒模型复制成功;(2)两组大鼠牙移动的总位移及总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3)染氟组牙移动的总位移及总速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观察期内尚无统计学差异;(4)随时间延长,两组大鼠牙移动的分段位移和分段速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回升的趋势,且染氟组回升更明显;(5)结果表明,从全周期时间维度上看,慢性氟中毒大鼠牙移动受到一定程度抑制,总位移及总速率均减小,且无明显性别差异;慢性氟中毒大鼠正畸牙移动符合典型的牙移动周期特征,即"快速-迟缓-回升"3个阶段,迟缓期缩短,提示可能有破坏性改建。
|
|
|
|
1 |
顾亮;余卫星;俞立英;陈忠青;;偏侧咀嚼条件下SD大鼠翼外肌的组织学研究[J];口腔医学;2008年09期 |
2 |
刘诗琦;王汉明;范志龙;贺晓明;杨梦灵;;免疫化学联合法建立SD大鼠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动物模型的对比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0年11期 |
3 |
钟爱喜;潘小波;彭利辉;刘光雪;黄燕飞;李荣婷;;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咀嚼效率的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08年06期 |
4 |
忻贤贞;杨旭;魏斌;;SD大鼠咬合创伤模型的建立[J];上海口腔医学;2016年03期 |
5 |
钟爱喜;潘小波;彭利辉;刘光雪;李荣婷;;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在重建中的应用体会(附11例报告)[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6 |
何文丹
,林巍
,孔卫东;扩张力作用下SD大鼠顶骨矢状缝中细胞凋亡的观察[J];口腔正畸学;2001年04期 |
7 |
刘洋;孙荣;战德松;张文洁;权慧欣;;血清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在SD大鼠舌癌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2年01期 |
8 |
郝志红;牙列缺损SD球帽式附着体应用21件[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
9 |
黄桂林,李龙江,温玉明,王昌美,谢文杨;新生SD大鼠成肌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
10 |
曹小波;罗应伟;解保生;陈旭;;SD大鼠髁突软骨下骨成骨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
11 |
戴琳;杨春;;单纯心理应激对SD大鼠行为及髁突软骨组织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
12 |
李岩峰,李曦光,胡敏,张志诚,李芳,姚玉胜;体外培养的SD大鼠三种牙周细胞表达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的比较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5年01期 |
13 |
陈作良;郑晓斌;黄文霞;陈宏柏;邓冠红;程筠;;芪蓝颗粒对SD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PCNA变化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2010年03期 |
14 |
陈作良;韩阳平;郑晓斌;陈宏柏;林向党;;芪蓝颗粒对SD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EGFR变化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
15 |
李志华,宋锦,李小玉,刘剑;SD大鼠乳鼠咀嚼肌成肌细胞的原代培养[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6 |
何奎芳;张剑;杨德琴;刘建国;梁文红;;市售饮料对SD大鼠龋齿记分和体质量影响的研究[J];口腔医学;2008年09期 |
17 |
倪伟嘉;李玉成;张爽;倪龙兴;;微孔滤膜诱导SD大鼠牙乳头形成牙本质样结构的实验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0年05期 |
18 |
霍晓;韩宁;刘莉;;半导体激光治疗SD大鼠创伤性口腔溃疡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20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