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细胞、因子:组织工程血管化策略的研究与前景
【摘要】:背景:随着组织工程皮肤、骨、软骨、血管、肌瓣等组织的再生与修复方面已取得显著的进展,组织工程组织血管化的障碍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目的:总结血管形成的机制(血管生成与血管再生),血管化的策略(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生长因子)以及组织血管化的模型(体内与体外)等与组织血管化相关的研究,为组织工程血管化的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6年4月Pub Med、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词"tissue engineering、vascularization、scaffolds、cell growth factors、vasculogenesis、angiogenesis";并检索中文期刊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组织工程、血管化、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的再生、血管的生成"。55篇与组织血管化相关的同时反映其最新研究进展的文章被纳入。结果与结论:体外构建组织内微血管中运用的较多,将支架材料做成具有血管样结构的模型,再种植二维细胞,在生长因子的刺激下,二维细胞朝着血管样结构的形状增殖、迁移,进而形成微小的血管。目前,大多数在体外实验能很好的形成血管的细胞-支架复合物,都沿着移植于体内方向发展。体内血管化模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移植于体内的炎症反应是不可避免的,它直接影响细胞-支架复合物的功能发挥及在体内的存活问题,在组织的再生与康复中,血管化仍是组织工程中一大难题。
|
|
|
|
1 |
孙红;真皮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4年01期 |
2 |
崔福斋,孟波,张金山;介入治疗中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4年01期 |
3 |
吴燕,成国祥;可注射可吸收凝胶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5年01期 |
4 |
丁敏;;厦大研制出可将组织器官“种”在体外的医用支架材料[J];功能材料信息;2006年04期 |
5 |
陈思;董念国;史嘉玮;;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年06期 |
6 |
王雪力;侯理;谭竞;汤克勤;夏和生;刘霆;;生物相容性聚氨酯支架材料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2期 |
7 |
邹明晖;董念国;;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29期 |
8 |
哈里木·克里木;王磊;齐海;;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选择与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34期 |
9 |
郭各朴;马青玉;王昉;赵波;章东;;聚乳酸微孔支架材料热分解动力学特性[J];科学通报;2011年34期 |
10 |
张东宪;孙鹏霄;黄兆松;卢旭;韩一生;;用于人工韧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支架材料的编织和力学性能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12期 |
11 |
田建广,夏照帆;生物合成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华烧伤杂志;2003年S1期 |
12 |
吴金辉,张西正,陆庆飞;灌流式生物反应器内支架材料孔隙流场和壁面剪应力的数值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4年04期 |
13 |
王韵晴;卢婷利;陈婷;马玉樊;赵雯;陈涛;;自组装多肽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
14 |
张文钲;刘燕;;合金支架研发现状[J];中国钼业;2012年02期 |
15 |
王明;马全超;张文光;罗云;;压握过程对球囊扩张支架性能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
16 |
董思远;;心脏支架材料的比较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2年12期 |
17 |
李文通;喻本桐;;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研究和展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43期 |
18 |
魏冀荣;章莹;;骨移植支架材料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47期 |
19 |
谭学新,邓春富,周青,黄韶辉,王玉新;颌下腺细胞在不同孔隙率支架材料上相容性的研究[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
20 |
周承倜,董何彦;微型网状结构支架的力学性能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