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孟宪伟,杜德文,吴金龙,龙江平;冲绳海槽中段火山岩系Sr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9年04期 |
2 |
许成,黄智龙,漆亮,李文博;萤石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评述[J];地质地球化学;2001年04期 |
3 |
薛怀民;刘福来;;Nd、Sr同位素组成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0~2000米片麻岩原岩成因的制约[J];岩石学报;2007年12期 |
4 |
蔡观强;郭锋;刘显太;隋淑玲;李超文;高晓峰;赵亮;;沾化凹陷新近系沉积物的C、O、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对古环境变迁的记录[J];地球化学;2007年06期 |
5 |
毛景文,李红艳,裴荣富;湖南千里山花岗岩体的Nd-Sr同位素及岩石成因研究[J];矿床地质;1995年03期 |
6 |
乔广生;通用同位素标准化程序及在Sr、Nd同位素分析上的应用[J];地质科学;1985年01期 |
7 |
涂湘林,朱炳泉,张景廉,刘颖,刘菊英,施泽恩;Pb、Sr、Nd同位素体系在石油定年与成因示踪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化学;1997年02期 |
8 |
王涛;李伍平;李金宝;洪大卫;童英;李舢;;东天山东段同造山到后造山花岗岩幔源组分的递增及陆壳垂向生长意义——Sr、Nd同位素证据[J];岩石学报;2008年04期 |
9 |
沈渭洲,刘昌实,楚雪君,王德滋,李惠民,杨杰东;浙江洋滨黄玉花岗斑岩的Nd、Sr、Pb同位素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10 |
何连花;张俊;高晶晶;张辉;刘季花;李华芹;;地质样品Sr和Nd同位素的化学分离方法改进[J];海洋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
11 |
张旗,王元龙,王焰;燕山期中国东部高原下地壳组成初探:埃达克质岩Sr、Nd同位素制约[J];岩石学报;2001年04期 |
12 |
张招崇;李兆鼐;李树才;辛影;李兆木;王先政;;黑龙江镜泊湖地区第四纪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及其地幔源区特征[J];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
13 |
袁峰;周涛发;杨文平;何立新;范裕;谭绿贵;岳书仓;;新疆萨吾尔地区两类花岗岩Nd、Sr、Pb、O同位素特征[J];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
14 |
马锦龙,陶明信;幔源岩类中的稀有气体同位素与Sr、Nd、Pb同位素研究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年01期 |
15 |
支霞臣,陈道公,张宗清,唐索寒,王进辉;皖苏鲁新生代玄武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含义[J];地球学报;1994年Z1期 |
16 |
李洪英;毛景文;王晓霞;叶会寿;杨磊;;陕西金堆城钼矿区花岗岩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11年06期 |
17 |
熊小林,赵振华,白正华,梅厚钧,许继峰,王强;西天山阿吾拉勒埃达克质岩石成因:Nd和Sr同位素组成的限制[J];岩石学报;2001年04期 |
18 |
张玉泉,谢应雯,邱华宁,李献华,钟孙霖;钾玄岩系列: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Sr、Nd、Pb同位素组成[J];地质科学;1998年03期 |
19 |
许成,黄智龙,穆肇南,漆亮,严再飞,管涛,申宝剑;碳酸岩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评述[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