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东段纳赤台岩群变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摘要】:东昆仑东段出露的下古生界纳赤台岩群为一套变沉积-火山岩系,是该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物质记录。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纳赤台岩群变沉积岩主要岩石类型有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长石石英片岩和绿泥绢云片岩,局部夹有少量大理岩、片麻岩和石英岩,其原岩主要为砂岩、杂砂岩及少量泥质岩。岩石具较高的SiO2(平均为69.82%)、Sr(平均为559.60×10-6)、Ba(平均为194.68×10-6)含量,微量元素含量与大陆上地壳丰度很相近,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有明显的负Eu异常,反映出源区的物质成分主要为长英质,来源于上地壳,很少有地幔物质的加入。化学蚀变指数为49.70~75.95、成分变异指数为1.32~2.01,表明物源区风化程度较低,处于寒冷、半干旱的气候区,是活动构造带的首次沉积。变沉积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环境,与共生的变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所指示的构造环境一致,共同记录了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导致东昆仑地区拉张形成弧后小洋盆的地质过程,进一步证实东昆南构造带的早古生代板块体制应该属于活动大陆边缘。
|
|
|
|
1 |
闫海卿;汤桦;钱壮志;徐刚;;皋兰岩群时代厘定及地质意义[J];西北地质;2011年04期 |
2 |
孙志明,耿全如,楼雄英,郑来林,李生,廖光宇;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的解体[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年02期 |
3 |
刘发刚;刘星;彭程;曾庆荣;;金平龙脖河地区元古界龙脖河岩群的建立[J];云南地质;2005年04期 |
4 |
陈志勇;郑翻身;王忠;李四娃;王富宽;;内蒙古中西部色尔腾山岩群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与资源;2007年01期 |
5 |
胡大千,徐学纯;集安岩群石榴石成分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6 |
苏生瑞,姜常义,任名华,裴先治,李伍平,杨志华;论丹凤岩群东段之建造[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7 |
张增奇,迟守祥,宋志勇,张淑芳,赵光华,高美霞;山东胶南岩群重新厘定及朋河石组的建立[J];中国区域地质;1994年04期 |
8 |
王振东,霍向光,王逢新;秦岭岩群和碧口岩群层序时代的重新厘定[J];中国区域地质;1995年03期 |
9 |
姜常义,苏生瑞,任名华;论秦岭岩群和丹凤岩群西段之解体[J];中国区域地质;1996年04期 |
10 |
邝永光,黄宇辉,庄文明,卓伟华,肖思明;粤西云开岩群的建立──云开地区前泥盆纪变质地层的再认识[J];中国区域地质;2001年02期 |
11 |
王艳华;沈长江;牛继辉;钟卫士;秦洪莲;姜福平;;吉南光华岩群地层特征及区域对比[J];吉林地质;2005年04期 |
12 |
王惠初;李怀坤;陆松年;袁桂邦;辛后田;;柴北缘鱼卡地区达肯大坂岩群的地质特征与构造环境[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6年04期 |
13 |
王振东,霍向光;陕鄂边界志留纪竹山岩群的划分[J];中国区域地质;1994年04期 |
14 |
胡健民,郭力宇,宋子新,李侠,刘护军;扬子地块北缘武当山岩群与耀岭河岩群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地质意义[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
15 |
杨坤光,彭少梅,郑建平;广东高州岩群宏观-超微观构造特征及形成机理[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16 |
郇彦清,裴士俊,陈树良,洪作民,赵光慧;辽北开原岩群蛇绿混杂岩的特征[J];中国区域地质;1999年03期 |
17 |
欧祥喜,马云国;龙岗古陆南缘光华岩群地质特征及时代探讨[J];吉林地质;2000年03期 |
18 |
宋明春;焦秀美;宋英昕;李培远;万国普;;鲁西隐伏含铁岩系——前寒武纪济宁岩群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年04期 |
19 |
朱雪莲;丁心科;黄代江;;希拉穆仁苏木一带中古太古界兴和岩群特征[J];西部资源;2013年02期 |
20 |
王涛,胡能高,杨家喜,李全平;东秦岭峡河岩群及有关问题讨论[J];中国区域地质;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