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地块北缘的蛇绿混杂岩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摘要】:阿拉善地块北缘新近发现两条蛇绿混杂岩带,即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带和查干础鲁蛇绿混杂岩带。这两条蛇绿混杂岩带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特征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前者规模巨大,表现为洋壳的性质,是华北地台和中亚陆块的最终缝台线;后者表现为弧后小洋盆的性质,是华北地台北缘的一条岛弧和地台的缝合线。这两条蛇绿混杂岩带的发现,以及对它们性质的研究。对该区的构造单元划分和大地构造演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邻区的对比研究提供了依据。
|
|
|
|
1 |
朱清波;靳国栋;高天山;;赣东北樟树墩蛇绿混杂岩带1:50000专题地质图数据库[J];中国地质;2021年S2期 |
2 |
樊光明,薛重生,李昌年,张克信;江南皖浙赣区段混杂岩带及其区域构造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1996年04期 |
3 |
郭召杰;马瑞士;郭令智;施央申;;新疆东部三条蛇绿混杂岩带的比较研究[J];地质论评;1993年03期 |
4 |
江元生,葛梦春;四川甘孜生康剪切混杂岩带物质组成、变形特征及演化历史[J];四川地质学报;1998年02期 |
5 |
邹光富,侯立玮,尹显科;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四川地质学报;1994年01期 |
6 |
荆延仁,汤加富,高天山,侯明金;安徽张八岭蓝片岩带的矿物分带[J];中国区域地质;1996年04期 |
7 |
周高志;高敬礼;康维国;刘晓春;;鄂北蓝片岩带若干问题讨论[J];中国区域地质;1990年03期 |
8 |
鲁浩;刘欢;万鹏;;新疆东昆仑雁头山—屏障岭一带蛇绿混杂岩带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西北地质;2021年04期 |
9 |
耿全如,潘桂棠,郑来林,孙志明,欧春生,董翰;藏东南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及形成环境[J];地质科学;2004年03期 |
10 |
巩恩普,关广岳;华北东部石炭纪巨型珊瑚灰岩带的展布规律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1995年09期 |
11 |
王廷印;蒙古南部地区蛇绿混杂岩带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初探[J];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12 |
王家生,杨晓松,薛重生,冯庆来;赣浙皖混杂岩带中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的首次发现及意义[J];地球科学;1995年01期 |
13 |
崔可锐,施央申,洪建明;新疆北天山晚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的变形研究[J];新疆地质;1996年01期 |
14 |
徐翠微;宋文琪;程思智;;湖北北部蓝片岩带地质特征[J];四川地质学报;2018年03期 |
15 |
李献华;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0年03期 |
16 |
曾勇,杨明桂;赣中碰撞混杂岩带[J];中国区域地质;1999年01期 |
17 |
王克卓,李嵩龄,李文铅,冯新昌;东准噶尔蛇绿混杂岩带填图等级体制划分意见讨论[J];新疆地质;1999年04期 |
18 |
郑来林,耿全如,董翰,欧春生,王小伟;波密地区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的发现及其意义[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