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超薄皮瓣法治疗腋臭术后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超薄皮瓣法治疗腋臭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腋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双侧腋下超薄皮瓣皮下大汗腺切除术,随机选择左右侧,分为受试侧组(简称受试组)和对照侧组(简称对照组),自身两侧对照,术后受试侧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湿敷,对照侧无菌纱布包扎。两组均加压包扎,观察两组超薄皮瓣愈合天数、超薄皮瓣的坏死率。结果受试组愈合时间为(7.0±1.3)d,对照组为(11.0±2.4)d;受试组皮瓣部分坏死1例(1.4%),对照组皮瓣部分坏死7例(10.0%),皮瓣愈合时间和坏死率受试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超薄皮瓣愈合,并可提高皮瓣愈合质量,降低皮瓣坏死率。
|
|
|
|
1 |
杨颖;崔子伟;王卫东;李红艳;何成君;;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小切口微创腋臭根治术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24期 |
2 |
白永晟;周春英;周东;;超薄皮瓣法手术治疗腋臭的常见并发症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03期 |
3 |
林存冲,郑志坚;腋臭手术的一点改进——筋膜面剥离法[J];浙江医学;1995年02期 |
4 |
夏扬,徐光;不切皮肤腋臭切除术27例[J];铁道医学;1999年01期 |
5 |
李念宇,贾世俊;平肝中药口服治疗腋臭10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0年05期 |
6 |
杨磊;消痔灵治疗腋臭临床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1期 |
7 |
刘继贤;CO_2激光与红光联合治疗腋臭108例[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
8 |
戴少霞,周异明,王德莉,刘积群;腋臭术后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
9 |
缪泽群,宋韬,郑楷平,王汉君;改良腋臭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新知杂志;2004年01期 |
10 |
江丽,马慧军,赵广,冯燕君;微波与电离子治疗腋臭疗效比较[J];皮肤病与性病;2004年01期 |
11 |
缪泽群,宋韬,郑楷平,王汉君;小切口皮下搔刮修剪术治疗腋臭[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年04期 |
12 |
宋丽,汤淑芬,江艳卉;腋臭皮肤切除术及并发症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1期 |
13 |
李正斌,王剑,梁俊刚,胡晓庆,张羽森,张喜兰;腋窝皱襞平行切口腋臭根治术[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年06期 |
14 |
吴枝香;;多小切口加剥离治疗腋臭10例报告[J];华中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
15 |
郑天慧;药物治疗腋臭3则[J];医药导报;1995年06期 |
16 |
孙平,林子豪;皮下剥离法腋臭治疗[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6年04期 |
17 |
薛茂,付远瑜,刘辉义;洁康湿巾治疗腋臭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1997年06期 |
18 |
高慧,王琴,李仲臣;微波热凝固治疗腋臭51例[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1999年02期 |
19 |
杨素莲,赖维,陆春,区凤仙;高频电刀治疗腋臭89例临床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0年02期 |
20 |
沈龙春;老药新用治疗腋臭症[J];安徽医药;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