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表面材料与器件的应用前景
【摘要】:
<正>一、概述传统的光学元件基于光波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对入射光进行调制,从而实现工作光波前的聚焦、成像、分色等光学功能。传统光学元件的尺寸通常为工作波长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所以体积庞大、质量大、功能单一,一般采用机械的铣、磨、抛光等方式加工,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由于传统光学元件的尺寸远远大于光波的波长,光波的衍射效应可以忽略,可采用几何光学的光线追迹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设计。传统光学元件是第1代光学元件,曾经在很长时间内占据着统治地位,它是通过光程的积累来实现相位的改变,因此,相位变化与光学元件的厚度成正比。
|
|
|
|
1 |
;光学元件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2期 |
2 |
;光学测试 光学元件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4期 |
3 |
;光学测试 光学元件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5期 |
4 |
;《现行光学元件检测与国际标准》新书宣传材料[J];光学学报;2009年10期 |
5 |
;《现行光学元件检测与国际标准》新书宣传材料[J];光学学报;2009年09期 |
6 |
范志刚;常虹;陈守谦;;胶粘光学元件的热应力和变形分析[J];光学技术;2011年03期 |
7 |
王历;;精密光学元件的现状[J];光学机械;1976年02期 |
8 |
;未来光学元件的散射和表面评价技术[J];现代兵器;1987年10期 |
9 |
于允平;塑料光学元件及其应用[J];光学技术;1991年02期 |
10 |
张传文;日本光学元件市场现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2年04期 |
11 |
辛企明;二元光学元件[J];光学技术;1993年04期 |
12 |
;光学元件测试及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5年06期 |
13 |
郭晴,裴云天,兰增瑞;水汽对低温光学元件污染的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5年02期 |
14 |
徐平,唐继跃,郭履容,郭永康,杨家发,姜念云,李展,杜春雷;深蚀刻二元光学元件[J];光学学报;1996年12期 |
15 |
;光学元件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4期 |
16 |
汤猛,丁剑平,周进,谈苏庆,高文琦;产生特殊聚焦图形的二元光学元件[J];光学学报;2002年06期 |
17 |
志中;;红外光学元件的制造[J];光学机械;1978年05期 |
18 |
汤一新,王辉,蔡铁权,金国藩;二元微光学元件复制技术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1995年S1期 |
19 |
樊仲维;光学系统中的二元光学元件[J];光学精密工程;1995年02期 |
20 |
;光学元件测试及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