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甘薯内源激素的影响及其与块根产量的关系
【摘要】: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抗旱品种济薯21和不抗旱品种济紫薯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全生育期干旱胁迫(DS)、发根分枝期干旱胁迫(DS1)、蔓薯并长期干旱胁迫(DS2)、快速膨大期干旱胁迫(DS3)4个处理,全生育期正常灌水(WW)为对照,研究其对甘薯内源激素及块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个品种不同年份的所有干旱胁迫处理的鲜薯和薯干产量均显著下降。其中,DS薯干产量减产幅度最大,济薯21和济紫薯1号3年平均分别减产44.62%和56.21%;其次是DS1,减产32.03%和44.03%;再次是DS2,减产30.41%和39.39%;DS3的减产幅度最小,为13.66%和17.88%。抗旱品种济薯21的减产幅度小于不抗旱品种济紫薯1号。干旱胁迫抑制了甘薯地上部生长及块根的形成和膨大,两个品种的单株叶片数、蔓长、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和块根淀粉率,与对照相比,各时期均表现为,DS的减少幅度最大,其次是DS1和DS2,DS3的减少幅度最小。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均引起叶片和块根中GA、IAA和ZR含量下降,ABA含量上升。地上部干重与叶片GA、IAA和ZR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下部干重与块根GA、IAA和ZR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之,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均导致甘薯产量下降,且胁迫时间越早,对甘薯内源激素和块根产量的影响越大,发根分枝期是甘薯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
|
|
|
1 |
王建玲,刘学庆,林祖军,辛国胜,孙纪霞;特用甘薯的研究进展及综合开发利用[J];杂粮作物;2000年03期 |
2 |
戎新祥,王庆南,赵荷娟;江苏省甘薯育种进展和展望[J];南京农专学报;2000年03期 |
3 |
余华,黄敬浩,蔡南通;特用甘薯的开发与产业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4 |
卢新建,许朝辉,吕美琴,何文中;甘薯菜用品种的筛选与利用研究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2年01期 |
5 |
陈越;陕西甘薯育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2年12期 |
6 |
郑小江,李求文;恩施州选育并经审(认)定的甘薯品种[J];湖北农业科学;2002年06期 |
7 |
辛国胜,王建玲,韩俊杰;优质甘薯品种“烟薯18”[J];北京农业;2004年01期 |
8 |
支勇平;彩色甘薯在陕西问世[J];农村百事通;2004年07期 |
9 |
;彩色甘薯市场前景广阔[J];西北园艺;2004年03期 |
10 |
陈越;关于彩色甘薯[J];中国蔬菜;2004年01期 |
11 |
蒋梅巧,张尚法,孔向军;特色甘薯应用简介[J];四川农业科技;2004年04期 |
12 |
刘志坚,张运栋;不同类型甘薯品种的特点与开发利用[J];种子科技;2004年05期 |
13 |
雷书声,杨爱梅,李渊华;高产高淀粉甘薯品种——商薯19[J];中国种业;2004年10期 |
14 |
杨爱梅,雷书声,王家才;高产、优质、红心甘薯品种商薯85及其栽培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4年12期 |
15 |
朱天文;菜用甘薯的特性·配套栽培和加工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
16 |
任韵,陆国权;国外观赏甘薯的培育和应用[J];北方园艺;2005年03期 |
17 |
郑光武;福建特种甘薯特点及其推广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05年05期 |
18 |
福德平,李胜;北京市优质专用甘薯综合开发策略[J];北京农业;2005年08期 |
19 |
刘明慧,王钊,郭亚茹;选购甘薯种苗四要点[J];西北园艺(蔬菜);2005年03期 |
20 |
杨新笋,周开平,程航,黄钺,杨年提;湖北省甘薯科研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