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剑平,潘金豹,王文平,范洪琳,辛莉;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玉米根系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2 |
黄文书;白羽嘉;陶永霞;徐芬芬;冯作山;;阿魏对阿魏菇菌丝体CAT和SOD酶活力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1年08期 |
3 |
彭昌操,孙中海,马湘涛;高温对柑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4 |
林鸿生;SA对稻根和愈伤组织CAT和POD活性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1年03期 |
5 |
马森;;牛乳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测定及热稳定性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6年01期 |
6 |
漆勇;胡乐明;刘苏华;;水稻防早衰的途径与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3期 |
7 |
徐梅珍;刘晓;余丽琴;刘世强;曾黎明;陈蓉蓉;王义华;;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生理研究Ⅰ——不同生育期相关生理指标变化规律(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年02期 |
8 |
黎铁;;谈谈棉花早衰问题[J];上海农业科技;1974年07期 |
9 |
闵友信;地膜棉营养特性与高产施肥原理[J];新疆农垦科技;1992年03期 |
10 |
曾富华,罗泽民;赤霉素对杂交水稻生育后期剑叶中活性氧清除剂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4年03期 |
11 |
张钰,吴加林,黄永芬,付桂荣,汪清胤,赵晓祥,杨志兴;转美洲拟鲽抗冻蛋白基因(afp)番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年04期 |
12 |
朱世东,徐文娟;大棚樱桃番茄CO_2加富的生理效应[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13 |
鲁双庆,刘少军,刘红玉,刘筠;Cu~(2+)对黄鳝肝脏保护酶SOD、CAT、GSHPX活性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02年02期 |
14 |
孙彩霞,刘志刚,荆艳东;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关键防御酶系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3年01期 |
15 |
王荣富,张云华,焦德茂,钱立生,于江龙;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生育后期的光抑制和早衰特性[J];作物学报;2004年04期 |
16 |
王树林;;棉花早衰的综合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6年04期 |
17 |
潘选凡;;棉花早衰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6年10期 |
18 |
张成;宋述元;关业虎;庄光泉;赵保平;李小平;杨利;;江汉平原棉区棉花早衰原因调查与预防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
19 |
杨冰;;棉花早衰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J];河北农业;2007年06期 |
20 |
王馨宁;刘鸿岩;孙洪英;;冬瓜栽培技术与预防早衰措施[J];农技服务;2008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