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养分对麻栎细根生长形态及氮磷含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添加外源养分对麻栎细根生长特征、形态特征和养分特征的影响,探讨细根在不同富养斑块的觅养特征,为研究细根养分捕获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林龄约30年的麻栎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根系生长袋法,设置对照(CK)、氮添加(N)、磷添加(P)、多养分添加(NPK)、凋落物添加(F)共5个处理,探究细根生长特征(细根生物量、总根长)和形态特征(平均直径、比根长、组织密度、比表面积、分枝比、分枝强度)以及细根中N、P含量对养分添加的响应规律。【结果】(1)与CK相比,NPK处理麻栎1~3级细根的总根长及生物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N处理总根长和生物量均表现出降低趋势,但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不同外源养分对麻栎细根形态特征的影响并不一致。与CK相比,P、NPK、F处理总体使麻栎细根直径减小,而N处理使3级根直径显著增加(P0.05),细根的组织密度、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对4种养分添加处理响应并不敏感。与CK相比,P、NPK和F处理对细根分枝比和分枝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N处理使2~3级细根的分枝比和分枝强度显著增加(P0.05)。(3)N、P、NPK、F 4个处理细根的N含量均高于CK,其中N、NPK处理与CK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较CK增幅分别为102.3%和77.0%;N及F处理细根P含量与CK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NPK和P处理细根的P含量均较CK显著增加(P0.05),其中以NPK处理最高,较CK的增幅为128.8%。【结论】同时增加土壤N、P养分时,麻栎通过增殖根长和细根生物量来获取更多的养分,而将N、P肥单独作为外源养分添加时,麻栎则通过改变细根形态特征来提高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添加凋落物对麻栎细根生长形态特征无明显影响,可知麻栎对不同类型外源养分具有不同的吸收策略。
|
|
|
|
1 |
杨艳鲜;潘志贤;冯光恒;沙毓沧;彭辉;纪中华;;罗望子人工林凋落量及养分归还特征[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2 |
曹建华;陶忠良;赵春梅;蒋菊生;谢贵水;;不同树龄橡胶树枯落物养分归还比较[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1期 |
3 |
许木果;刘忠妹;丁华平;陈桂良;杨春霞;;幼龄橡胶树生长与叶片养分的相关性[J];热带作物学报;2021年07期 |
4 |
刘波;余艳峰;张贇齐;徐小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林龄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5 |
肖祥希,杨宗武,张学武,陈林生,卓开发,谭芳林;福建柏人工林养分积累与分配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
6 |
吴勇;李贤伟;荣丽;刘语欣;罗艺霖;;柳杉细根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内循环[J];林业科学;2010年02期 |
7 |
曹永康;;6~9年生杉木幼林凋落物及其养分特征[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年01期 |
8 |
张子文;;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养分通量及其动态[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9 |
刘增文,潘开文;森林养分研究国际动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0 |
农必昌,张英,林春元,潘贤业;杉木连栽幼林养分监测与施肥效益的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1998年04期 |
11 |
P.Hopmans;H.T.L.Stewart;D.W.Flinn;崔洁萍;;森林采伐对澳东南桉树生态系统中养分的影响(摘译)[J];桉树科技;1997年02期 |
12 |
马雪红;周志春;张一;金国庆;;杉木不同家系对异质养分环境的适应性反应差异[J];植物生态学报;2008年01期 |
13 |
李荣华;汪思龙;王清奎;;不同林龄马尾松针叶凋落前后养分含量及回收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7期 |
14 |
薛立,罗山;宜山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含量和分布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15 |
廖利平;国外林木养分内循环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4年06期 |
16 |
马雪红;周志春;金国庆;张一;;竞争对马尾松和木荷觅取异质分布养分行为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9年01期 |
17 |
陈道东;李贻铨;徐清彦;;林木叶片最适养分状态的模拟诊断[J];林业科学;1991年01期 |
18 |
春敏莉;谢宗强;赵常明;樊大勇;徐新武;平亮;;神农架巴山冷杉天然林凋落量及养分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