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长穗偃麦草LBD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进化分析

王新华  许娜丽  姚明明  余慧霞  王彦青  邱国岩  刘凤楼  刘彩霞  张晓岗  李清峰  王掌军  
【摘要】:为深入研究长穗偃麦草LBD基因家族中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小麦与其近缘属的进化关系,以长穗偃麦草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基因家族为研究对象,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家族含有32个成员,根据其结构域特征,可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个亚家族,ClassⅠ又可分为Ⅰ_A、Ⅰ_B、Ⅰ_C、Ⅰ_D和Ⅰ_E,ClassⅡ可分为Ⅱ_A和Ⅱ_B;该基因家族的结构域、基因结构相对保守,不同成员之间具有相似的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对32个基因的上游序列预测,发现基因上游序列中含有光响应、多种激素、逆境响应等顺式作用元件,说明LBD基因的表达受到光、激素、逆境等多种因素的诱导。与普通小麦、圆锥小麦、乌拉尔图小麦、粗山羊草、大麦进行共线性分析发现, Tel-2E-LBD2、 Tel-3E-LBD4、 Tel-4E-LBD1和 Tel-4E-LBD6为长穗偃麦草特有的LBD基因,而其他28个LBD基因在进化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普通小麦、圆锥小麦、乌拉尔图小麦和大麦基因组中均发现第1、3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上存在染色体间的片段重复;普通小麦、圆锥小麦和乌拉尔图小麦的A基因组中第4、5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均有易位现象,同时,乌拉尔图小麦4A染色体上存在染色体内片段重复而在普通小麦和圆锥小麦的A基因组上发现第4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内易位与倒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2条
1 段强;何智彪;李国瑞;赵秀平;张帅;韩雯毓;陈永胜;;蓖麻LBD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进化和表达分析[J];北方农业学报;2021年06期
2 刘俊;李龙;陈玉龙;吴耀松;刘燕;任闪闪;董诚明;;杜仲LBD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进化表达分析[J];中草药;2022年10期
3 张晓燕;毛培春;孟林;张德罡;;毛稃偃麦草染色体核型分析[J];草原与草坪;2011年05期
4 裴自友;温辉芹;庄丽芳;亓增军;;45SrDNA在百萨偃麦草染色体上的分布[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11期
5 王黎明;李兴锋;刘树兵;王洪刚;;小麦微卫星标记在中间偃麦草中通用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年06期
6 詹海仙;畅志坚;李光蓉;贾举庆;郭慧娟;张晓军;李欣;乔麟轶;杨足君;;小麦-中间偃麦草抗条锈病渗入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4年07期
7 石丁溧;傅体华;任正隆;;抗条锈病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J];西南农业学报;2008年05期
8 张国芳;王北洪;孟林;马智宏;;四种偃麦草光合特性日变化分析[J];草地学报;2005年04期
9 庄丽芳,亓增军,陈佩度,冯高,刘大钧;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的选育与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12期
10 沈季孟,邓景扬;八个不同来源的中间偃麦草的鉴定及其利用[J];北京农业科学;1990年01期
11 ;优良新草种——毛偃麦草[J];草与畜杂志;1991年01期
12 刘润堂;;小麦、偃麦草和小偃麦同工酶及蛋白质的比较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士强;黄泽峰;张璐璐;戴毅;刘惠萍;高勇;陈建民;;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孙玉;刘少翔;闫贵云;任永康;孙善澄;Timothy D.Murray;;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培育多年生小麦的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3 孙玉;孙善澄;刘少翔;闫贵云;郭庆;;利用偃麦草的多年生特性培育多年生小麦[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孙玉;崔磊;李洪杰;闫文泽;刘少翔;闫贵云;郭庆;孙善澄;;利用中间偃麦草选育饲用多年生小麦[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张国芳;毛培春;孟林;;NaCl胁迫对4种偃麦草属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亓增军;沈月凤;沈健;庄丽芳;;百萨偃麦草染色体4J变异体的诱致与蓝粒基因的物理定位[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7 李洪杰;王晓鸣;朱振东;;中间偃麦草抗小麦白粉病和眼斑病遗传控制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宋丽莉;凌磊;崔慧萍;周薇;郭长虹;;蒺藜苜蓿GRAS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2016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6年
9 王宁;钟秀娟;丛亚辉;王婷婷;杨松楠;李艳;盖钧镒;;大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10 王维;沈法富;;陆地棉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A];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7年年会暨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7年
11 李光蓉;周丽;何馥男;熊妮娅;刘成;杨足君;;茸毛偃麦草1St染色体渗入小麦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2 孔令让;;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的遗传研究[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3 夏春皎;马亢;王卓;刘学群;王春台;;水稻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相关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功能基因组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4 夏春皎;刘学群;王春台;;水稻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相关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研究[A];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5 崔雨;李兴锋;;基于RNA-Seq技术开发中间偃麦草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A];第六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论文集[C];2015年
16 董磊;刘树兵;;普通小麦及其供体种的PEBP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表达分析[A];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9年
17 葛良法;晁代印;林鸿宣;;水稻海藻糖代谢基因家族研究[A];2006中国植物细胞发育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8 冯克伟;崔立操;聂小军;宋卫宁;;大麦基因表达水平与基因家族扩张间的效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7年
19 李兴锋;宋振巧;封德顺;王洪刚;;小麦近缘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融合现象[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0 陈豫;李辉;李义文;曹双河;贾旭;;百萨偃麦草Glu-1Ebx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芦强;巨桉、毛果杨、雷蒙德氏棉LBD基因家族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2 张岳民;基于全基因组的玉米LBD转录因子家族分析及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3 吕有军;棉花零式果枝基因的精细定位及PEBP基因家族适应性进化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9年
4 王诺菡;棉花R2R3-MYB基因家族海陆种间序列变异及与纤维性状的相关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5 王黎明;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的选育、鉴定及其遗传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王艳珍;普通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衍生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及特异标记开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
7 李珊珊;香鳞毛蕨4CL基因家族的克隆及功能验证[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林小虎;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分子标记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新华;长穗偃麦草LBD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进化分析[D];宁夏大学;2021年
2 邢光伟;小麦LBD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系统进化及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3 刘志涛;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百萨偃麦草EST-SSR标记开发与染色体物理作图[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4 郭杰;百萨偃麦草耐盐相关基因的同源克隆与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朱昊;新疆野生偃麦草遗传多样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6 宋雨桐;中间偃麦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耐盐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年
7 张少峰;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自发染色体结构变异体的选育与分子细胞遗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8 李成绘;茸毛偃麦草染色质1St和4J~s向小麦中渐渗及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毛伟;新疆野生偃麦草种质耐盐性评价及分子标记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10 肖亚娟;小麦—偃麦草衍生系的农艺性状及分子标记检测[D];河南科技学院;2020年
11 宋晓瑾;小麦—茸毛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2 罗小军;多抗性小麦-中间偃麦草后代的分子细胞学鉴定[D];山西大学;2020年
13 孔令攀;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14-569的分子细胞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14 吴玲;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杂交后代的选育及细胞生物学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15 班依蓉;中间偃麦草物种基因组多样性及重复序列的分离与鉴定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6 陈健泳;百萨偃麦草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寡核苷酸探针开发与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20年
17 刘紫垠;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后代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8 刘然方;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杂交后代的选育及细胞生物学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9 聂林曼;小麦—中间偃麦草杂种后代稳定附加(代换)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9年
20 杜培;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系的选育与效应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