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摘要】:采用组织块法对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不同组织内生菌进行了分离,共纯化得到55株内生真菌。初步分类鉴定、拮抗性的测定和部分菌株发酵液中代谢产物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供试菌可归为5个属和1个无孢类群。其中无孢类群数量较多,为26株,占47.3%。5个属依次为根串珠霉属、小卵孢属、梨孢属、匙孢霉属和盘长孢属。②喜树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种类比较多,尤其是生物碱类、黄酮及其苷类、酚类和萜类物质的产生比较普遍。有6株菌可能产生喜树碱(Camptothecin,CPT)的类似物。③内生真菌普遍对棉花立枯病菌有较强的拮抗性,46.81%的菌株拮抗圈直径大于1.5 cm,59.57%的菌株有抗性;对假丝酵母的拮抗性最弱,仅有17.02%的菌株存在弱抗性。
|
|
|
|
1 |
易晓华;朱明旗;王智辉;方香玲;张兴;;除虫菊内生真菌类群与分布的初步研究[J];菌物研究;2008年02期 |
2 |
王梅霞,陈双林,闫淑珍,霍娟;一株产黄酮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培养介质的初步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3 |
陈玉栋;李文锦;雷玲;刘改艳;卢东升;;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4 |
焉兆萍;李永乐;赵军;徐德强;肖义平;裴卫忠;;藏红花内生真菌的分离和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5 |
蔡坤;袁牧;刘四新;王春燕;王化山;李从发;;海南粗榧树皮内生真菌的初步鉴定[J];热带作物学报;2010年07期 |
6 |
陈苹;戴好富;解修超;吴娇;廖文彬;梅文莉;;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2008年09期 |
7 |
徐巧玉;何兴兵;唐克华;唐源江;李菁;田兴军;;湘西地区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离[J];生命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
8 |
宋萍;洪伟;吴承祯;封磊;;雷公藤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9 |
崔晋龙;郭吉刚;范黎;;远志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活性筛选[J];微生物学通报;2007年05期 |
10 |
张秀环;梅文莉;陈苹;邓媛元;戴好富;;白木香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J];微生物学杂志;2009年03期 |
11 |
陆荣;刘小娟;樊美珍;侯奎;刘玉军;;喜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
12 |
王玉美;陈洪章;;产喜树碱内生真菌的筛选及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2011年06期 |
13 |
李霞;刘佳佳;陈建华;栾明宝;殷珍珍;杨栋梁;;产喜树碱喜树内生真菌的筛选及喜树内生真菌的SRAP分析(英文)[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年07期 |
14 |
马养民;冯成亮;;植物内生真菌生物碱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9年08期 |
15 |
周芳,高玉葆,马文江;缺磷对黑麦草-内生真菌共生体生长和根中酚含量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年04期 |
16 |
任安芝,高玉葆;渗透胁迫下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3年11期 |
17 |
姜广策,林永成,周世宁,L.L.P.VRIJMOED,E.B.G.JONES;中国南海红树内生真菌No.1403次级代谢物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18 |
吴雄宇,李曼玲,胡谷平,林永成,VRIJMOED L.L.P.;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2508代谢物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9 |
李雪玲;八角莲植株地下茎内生真菌的分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20 |
杨春燕;;云南八角莲内生真菌分离、鉴定的初步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