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白杨无性系抗寒性测定与评价
【摘要】:比较了低温胁迫下8个白杨派无性系抗寒性强弱,以1年生休眠苗为试验材料,测定-15~-35℃下的电导率、SOD、POD、CAT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配合拟合的logistic方程并求出半致死温度,采用隶属函数法及聚类分析对其抗寒能力进行排序,并对6项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抗寒性差异明显,其半致死温度在-32.40~-23.53℃;无性系A50的隶属函数值最大,各项测定指标表现良好,抗寒性最强;依据相关性分析,相对电导率、POD、MDA与无性系抗寒性综合评价值呈显著相关,可对8个无性系的抗寒能力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综合评价方法对抗寒性的排序为A50秦白杨1号84K新疆杨A46I-101毛白杨A39。
|
|
|
|
1 |
杨敏生,裴保华,程志鹏;白杨杂种无性系抗寒性生理指标动态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1997年04期 |
2 |
杨敏生,王春荣,裴保华;白杨杂种无性系的抗寒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3 |
曹佳乐;延娜;樊军锋;周永学;高建设;;4个白杨派新无性系抗寒性鉴定和综合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
4 |
杨敏生,秦安臣,丛金山;白杨双交无性系抗旱性鉴定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5 |
王进茂;梁海永;杨敏生;;白杨无性系秋季水分参数与冬季抗寒性指标关系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年01期 |
6 |
赵曦阳;李颖;赵丽;吴培莉;张志毅;;不同地点白杨杂种无性系生长和适应性表现分析和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
7 |
杨敏生,李艳华,梁海永,王进茂;盐胁迫下白杨无性系苗木体内离子分配及比较[J];生态学报;2003年02期 |
8 |
徐桂生,杨敏生;白杨无性系引种试验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1993年01期 |
9 |
杨敏生,姜惠明,吴秀云;应用回归分析法测定白杨无性系生长的稳定性[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
10 |
高程达;;毛白杨抗寒无性系的选择[J];宁夏农林科技;1992年02期 |
11 |
杨传宝;孙超;李善文;姚俊修;刘敬国;矫兴杰;;白杨派无性系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及筛选[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年10期 |
12 |
杨秀艳,姜磊,李树卿,张建国;杨树新无性系生长及抗寒性的比较[J];河北林业科技;2003年06期 |
13 |
赵曦阳;马开峰;沈应柏;张明;李奎友;邬荣领;张志毅;;白杨派杂种无性系植株早期性状变异与选择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
14 |
黄东兵;彭莉霞;曾振宇;黄小丹;罗中;石茗馨;;竹节树无性系叶片生长特性与叶绿素荧光[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7年04期 |
15 |
马林江;蔡开元;陈华超;黄国伟;张新叶;;楸树不同无性系根段扦插初步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7年04期 |
16 |
王臣;虞木奎;王宗星;张翠;吴统贵;成向荣;陶静;;9个楸树无性系对盐胁迫的差异响应[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