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活着》看文学角色到影视角色的审美转换
【摘要】:文学是电影最可靠的美学资源,多年来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孕育了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作家余华写作生涯的巅峰之作《活着》也成为导演张艺谋评价最高的电影作品《活着》的剧作来源。电影对小说《活着》中的文学角色进行影视化的过程中,对其外形呈现、性格特征和命运走向都进行了重新思考与编排。本文由此分析电影之于文学大众化变形、意识形态转化的重要表现,并从电影和小说《活着》中的主要角色如福贵、家珍、有庆和凤霞着手,分析文学角色影视化改编的审美转换过程与相关意义。
【相似文献】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