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物理力学性质对其附近地应力场的影响
【摘要】:应用离散元方法,分别研究了断裂刚度、内摩擦角、内聚力和几何形态等对其附近地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断裂附近的地应力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能造成主应力方位和量值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限于断裂附近一定距离内,远离断裂,逐渐趋于与区域应力场一致;断层附近应力方位变化的幅度和发生变化的范围,是因断层的力学性质及几何形态等的不同而不同。认为断层的内摩擦角(φ)对断层附近应力方位变化的范围和幅度影响最大。
|
|
|
|
1 |
苏生瑞;断裂构造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及其工程意义[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
2 |
周本诚;王力;;1976年松潘地震地应力异常特征分析及资料评价[J];四川地震;1989年04期 |
3 |
陈庆宣;;探索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途径[J];第四纪研究;1992年04期 |
4 |
贾立宏,蔡美峰,于波;地应力场灰色模拟方法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
5 |
戚蓝,崔溦,熊开智,黄晓东;灰色理论在地应力场分析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0期 |
6 |
李金锁,彭华,崔巍,马秀敏,杨绍喜,廖建设;云南西北部铁路隧道地应力测试及工程应用[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2期 |
7 |
纪宏博;侯冰;楼一珊;;断层区域地应力场预测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3期 |
8 |
李攀峰,张倬元,王银梅;某深切峡谷地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9 |
郑志军;张金彪;王文娟;;利用岩石声发射效应测定海孜煤矿地应力[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8年02期 |
10 |
蔡美峰;彭华;乔兰;马秀敏;;万福煤矿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J];煤炭学报;2008年11期 |
11 |
梁瑶;赵刚;杨涛;;考虑侵蚀下切作用的深切河谷岩体地应力场回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12 |
魏明强;赵德安;;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在地应力回归分析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1年02期 |
13 |
肖裕行,王思敬,王泳嘉;离散单元法中接触变化诱导的水头变化[J];岩土力学;1999年02期 |
14 |
李长洪;方祖烈;;西石门铁矿旋转地应力场的研究[J];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刊;1994年00期 |
15 |
张延新,蔡美峰,王克忠;三维初始地应力场计算方法与工程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16 |
付代国;梁文生;段心建;张德超;;焉耆盆地应力场控制油气藏分布层段的认识[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3期 |
17 |
李攀峰;张倬元;刘宏;崔长武;;某水电工程坝区地应力场综合评价[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
18 |
周敏;王忠福;;基于BP神经网络三维地应力场反分析[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04期 |
19 |
韩嵩;蔡美峰;;万福煤矿深部地应力场与地质构造关系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7年01期 |
20 |
郭喜峰;尹健民;刘元坤;艾凯;;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地应力场有限元回归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