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石笋沉积旋回主要特征的古气候环境研究
【摘要】:通过对我国南方大型石笋组分、结构构造的观测和董哥洞10号(D10)石笋210件碳、氧同位素组成、20个U系测年数据,以及部分微(痕)量元素的分析对比,概述了石笋沉积旋回性特征、旋回界面类型和相关的气候、环境、地质意义。以组成D10石笋的碳酸盐含碳质、黏土矿物,呈黑灰、灰黄、灰白、灰等色泽匹配、纹层厚及组合、层面呈拱形或平直分别组合或转变、构造类型、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组合,呈协调平行、不协调同向、不协调反向变化三类型若干亚类等,旋回性特征,确定了19个沉积旋回。根据δ13C平均值为-3.91‰PDB、δ18O为-6.97‰PDB分别为冷暖气候演变的临界(阀)值,δ13C或δ18O临界值者的偏重是冷,临界值的偏轻是热。以δ13C、δ18O组成(表1)和组合变化类型和上述旋回性特征,结合层面构造呈渐变过渡或突变,以及20个同位素年龄数据,初步认定荔波地区352 930~99 410年间沉积的19旋回,是一个较完整的冰期气候演化过程,属我国第四纪冰期系列的第五冰期,10旋回顶180 695年(推算)~15旋回顶129 890年,约5万多年是连续严寒的盛冰期,①、16分别可能是冰期早、晚时段相对温暖的间冰期。期间冷暖变化有5万年级的、10万年级的气候旋回。论证了荔波地区35~10万年间是冰期气候环境,前期17万年寒冷的气候环境,期间35万年、25万年前后更严寒,但生态基本保持正常演变的面貌,中期5万多年为极寒冷的气候环境,生态向适应冷气候环境演化,晚期3万多年为冷暖频繁突(跃)变的恶劣气候,期间生态面貌复杂,正常演替与残存、突变演替并存。
|
|
|
|
1 |
胡超涌,黄俊华,杨冠青,方念乔;湖北清江石笋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气候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年04期 |
2 |
李平,彭子成,文启彬,李玉成,杨辉,洪阿实,许志峰,王明亮,业渝光,和杰,刁少波;福建宁化天鹅洞石笋年代和古温度[J];沉积学报;1996年01期 |
3 |
张美良,程海,林玉石,覃嘉铭,张会领,涂琳玲,王华,冯玉梅;贵州荔波1.5万年以来石笋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记录[J];地球化学;2004年01期 |
4 |
汪永进,陈琪,刘泽纯,陈晔,周春林,陆从伦;南京汤山溶洞石笋连续200ka古气候记录[J];科学通报;1997年19期 |
5 |
王丽,王建力,何潇,吴文戬;重庆梁天湾14号石笋沉积特征与同位素年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6 |
杨琰,袁道先,覃嘉铭,林玉石,张美良;中国洞穴石笋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岩溶;2004年04期 |
7 |
谭明,潘根兴,王先锋,秦小光,滕永忠,宋林华,林玉石;石笋与环境——石笋纹层形成的环境机理初探[J];中国岩溶;1999年03期 |
8 |
林玉石,张美良,覃嘉铭;洞穴石笋纹(壳)层构造类型研究[J];中国岩溶;2001年01期 |
9 |
覃嘉铭;古气候变化的石笋同位素记录研究——以桂林盘龙洞为例[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7年03期 |
10 |
林玉石,袁道先,张美良,覃嘉铭,程海,王兆荣,冉景丞;洞穴石笋沉积特征研究——以贵州荔波董歌洞4号石笋为例[J];地球学报;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