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地表剥蚀厚度恢复综述
【摘要】:对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各种剥蚀厚度的恢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来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地表剥蚀厚度.综合比较得出,运用镜质体反射率法,同时结合泥岩压实趋势外推法和地层对比法是目前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地表剥蚀厚度较科学较准确的方法.
|
|
|
|
1 |
王传远;段毅;杜建国;贺世杰;;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04期 |
2 |
田亚铭;施泽进;宋江海;吴小明;高翔;邹永东;;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砂岩储集层裂缝特征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
3 |
陈丹敏;袁振涛;;鄂尔多斯白豹地区三叠系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及其在确定油气成藏期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4 |
武明辉;张刘平;罗晓容;毛明陆;杨飏;;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段储层流体作用期次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年01期 |
5 |
王涛;杨贝贝;;鄂尔多斯盆地三叠延长组长7烃源岩埋藏史[J];辽宁化工;2011年04期 |
6 |
顿铁军;;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石油地质特征及其勘探远景[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
7 |
夏文臣;雷建喜;张学义;王超勇;;南鄂尔多斯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过程[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1年02期 |
8 |
刘世安,黄忠信,陈延,王琪;鄂尔多斯盆地由垩系地下水形成分布规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6年01期 |
9 |
雷振宇,张朝军,杨晓萍;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划分及特征[J];中国石油勘探;2000年03期 |
10 |
邸领军,张东阳,王宏科;鄂尔多斯盆地喜山期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J];石油学报;2003年02期 |
11 |
李明辉,王剑,谢渊,毛郁;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相关性探讨[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3年04期 |
12 |
陈安定;王文军;;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启示[J];海相油气地质;2003年Z1期 |
13 |
邓军,王庆飞,黄定华,高帮飞,杨立强,徐浩;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演化及其对盖层控制作用[J];地学前缘;2005年03期 |
14 |
张松航;汤达祯;李丹梅;王娟如;许浩;冷雪;;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复杂断块区构造控气作用[J];中国煤层气;2006年01期 |
15 |
赵希刚;吴汉宁;韩玲;王靖华;柏冠军;;鄂尔多斯盆地环弧构造的多源信息特征识别[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6 |
马艳萍;刘池洋;王建强;赵俊峰;房建军;桂小军;喻林;;盆地后期改造中油气运散的效应——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生界漂白砂岩的形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年02期 |
17 |
张岳桥;廖昌珍;施炜;胡博;;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带新构造演化及其区域动力学背景[J];高校地质学报;2006年03期 |
18 |
夏勇;康锐;杨友运;;鄂尔多斯盆地铁边城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沉积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9期 |
19 |
徐黎明;周立发;张义楷;党犇;;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构造背景[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年04期 |
20 |
傅强;李益;;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7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