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山西煤层气赋存规律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侠  葛银堂  王满荣  王仲平  
【摘要】:本文从构造、煤的埋藏深度、厚度及其物理特性以及水动力学等8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山西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并划分了“少生多储”和“多生少储”两种基本煤储层类型,这对寻找和开发煤层气有重要参考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焦中华;倪小明;;煤层气垂直井压裂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07期
2 余维初;蒋光忠;汪伟英;胡三清;邹来方;田中兰;杨恒林;;多功能煤储层钻井液动态污染评价系统[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1年04期
3 张俊凡;梁文庆;;山西省中高煤级煤的吸附特征[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4 陈金刚;徐平;赖永星;杜云海;;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效应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8期
5 付善文;左胜利;张艳清;蒋诗顶;;古1井煤层气钻井施工工艺[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8期
6 姚素平;焦堃;张科;胡文瑄;丁海;李苗春;裴文明;;煤纳米孔隙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J];科学通报;2011年22期
7 纪伟;姜维寨;胡锦堂;李新房;孟宪军;赵年峰;;煤层气分支水平井地质导向实践与认识[J];石油钻采工艺;2011年03期
8 路艳霞;张飞燕;吴英;;延川南地区煤层气资源潜力分析[J];煤;2011年08期
9 路艳霞;张飞燕;吴英;季璐;刘长青;田璐;柳超超;;延川南地区煤层气资源潜力分析[J];中国煤层气;2011年04期
10 李传亮;彭朝阳;;煤层气的开采机理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1年04期
11 孙红明;孙玉琦;付常青;;沁水煤田煤储层增渗技术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12 骆汝意;薛玉军;;高阻地层大井眼浅侧向的影响因素浅析[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13 田芳;张暾;张艳;张慧荣;李香兰;孙亚玲;张永发;;低浓度矿井煤层气Na_2S脱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07期
14 许浩;汤达祯;秦勇;孟昌忠;陶树;陈贞龙;;黔西地区煤储层压力发育特征及成因[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5 何灵芳;闫涛滔;刘大锰;姚艳斌;;三维地震资料在赵庄煤矿构造解释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08期
16 刘小溪;;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远景[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17 薛骏;乔文书;;能源新家族——“非常规”天然气[J];青苹果;2004年12期
18 张馨元;傅雪海;李一波;张宏燕;罗斌;;和顺区块贫煤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煤;2011年07期
19 ;能源知识[J];中外能源;2011年08期
20 张立松;闫相祯;杨恒林;杨秀娟;;基于测井信息的煤岩GSI-JP破碎分级预测[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琚宜文;林红;李小诗;侯泉林;谭静强;范俊佳;;煤储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与煤层气运移[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陶明信;;煤层气地球化学与资源类型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韩保山;张新民;;用典型曲线计算煤层气资源量[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孟军;宋岩;苏现波;柳少波;秦胜飞;洪峰;;煤层气聚气历史研究及其地质意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李铭;楚泽涵;卢颖忠;;煤层气的测井评价[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杨陆武;;沁水无烟煤煤层气成藏机理[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石磊;;恩洪煤矿煤层气数据的地质统计学分析及空间数据的异常点识别方法[A];第七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陶明信;;煤层气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发展趋势[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柳孟文;赵文光;靳晓杰;陈新丽;;煤层气识别方法[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10 桂宝林;崔建福;石磊;;老厂煤矿区煤层气资源的地质统计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蔚远江;准噶尔盆地低煤级煤储层及煤层气成藏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2 张群;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模型及应用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3 钱进;含裂隙煤储层地震数值模拟与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4 马东民;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起新;阜新盆地煤层气储运规律及资源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6 王红岩;山西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成藏特征及构造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崔永君;煤对CH_4、N_2、CO_2及多组分气体吸附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年
8 傅小康;中国西部低阶煤储层特征及其勘探潜力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李东会;煤储层各向异性波场模拟与特征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唐巨鹏;煤层气赋存运移的核磁共振成像理论和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艳斌;基于GIS的华北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王红岩;影响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构造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3 朱志敏;阜新盆地中部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4 吴永平;煤层气储层流体异常压力成因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5 段利江;晋城地区郑庄区块煤层气解吸分馏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杨遂发;山西省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地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7 任冬梅;煤层甲烷气藏输运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8 张国利;马必区块煤层气二维地震勘探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商永涛;煤层气渗流机理及产能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曲国娜;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煤层气有利目标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炳青;矿大拟建我国首个煤层气重点实验室[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2 许月;煤层气发展将进入新阶段[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仑 通讯员 郎亚娟;沁水煤层气安全开发路漫漫[N];中国煤炭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萍 本报通讯员 龚奕丹;洁净新能源 还一片蓝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5 康东海;山西煤层气可满足全省民用600年[N];中国矿业报;2009年
6 莆阳;煤层气变为资源新贵[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郭小兰;我国已建成地面煤层气产能20亿立方米[N];中国矿业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子瑞;中华煤气发力国内能源市场[N];中国能源报;2009年
9 马迪;山西沁水数字化煤层气田投产[N];中国矿业报;2009年
10 新华;中国首个规模化煤层气田投产[N];中国石化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