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烷在静态染毒柜中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摘要】:目的:用静态染毒柜进行正己烷染毒,研究染毒柜内正己烷浓度变化与时间关系。方法:分别在染毒后0、60、120、180和240 min吸取静态染毒柜中的气体,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正己烷浓度。结果:低剂量正己烷(2.0g/m3)在染毒0~180 min内浓度相对较稳定,不同时间段正己烷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直到240 min时浓度才有明显下降(P0.05)。中剂量正己烷(10.0 g/m3)在染毒0~60 min时间浓度变化较小(P0.05),120 min时浓度明显下降(P0.05),但120~180 min浓度又趋于稳定。高剂量正己烷(50.0 g/m3)染毒,其浓度随染毒时间延长明显下降,各检查点浓度都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使用静态染毒柜染毒低剂量正己烷浓度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恒定,中剂量维持浓度恒定时间较短,高剂量正己烷染毒不适合用静态染毒柜。
|
|
|
|
1 |
林薇薇,曹永俊,游春根;皮革行业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监测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3年04期 |
2 |
侯强,孙少秋,李鹏;慢性正己烷中毒四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5年08期 |
3 |
周强,管继如;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正己烷中毒的疗效观察[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
4 |
王天成;王振宇;沈惠麒;贾光;王翔;邰昌松;;胆红素拮抗正己烷致小鼠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J];毒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
5 |
柯宗枝;王世栋;余雪林;王志勇;;胶黏剂中正己烷的气相色谱测定法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06年03期 |
6 |
袁华平;俞志祥;孙强;童智敏;;34份有机溶剂中正己烷及三氯乙烯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03期 |
7 |
盛习锋;周源;刘英姿;冯星;黄桃芳;;去甲丹皮酚对抗正己烷所致小鼠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2期 |
8 |
杨锦蓉;张幸;王菁;钱亚玲;吴志英;汪严华;庞孟涛;;接触正己烷致工人周围神经损害的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07年06期 |
9 |
陈雅;孟德胜;杨征;吴畏;;气相色谱法测定松籽油提取物中正己烷残留量[J];中国药师;2009年04期 |
10 |
范涛,宋百元,白尔伟,刘志庆,李威;噪声和正己烷联合作用对听力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4年06期 |
11 |
宋文佳;正己烷和二硫化碳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7年01期 |
12 |
陈嘉斌,陈利平;正己烷中毒者尿中2,5-己二酮水平的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1998年03期 |
13 |
王元鸿,荣会,张莹,胡秀丽,郭伊行;食品中双甲脒残留量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年06期 |
14 |
吴小炼,朱松华,沈锦松;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3期 |
15 |
冯永仁,俞茶梅,覃淑兰;正己烷中毒病例的临床与神经肌电图观察[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3年06期 |
16 |
黄福新;空气中正己烷、异丙醇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J];职业与健康;2004年06期 |
17 |
齐敏;张立军;俞安复;;车间空气中苯系物、正己烷、酮类的气相色谱同时测定方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年02期 |
18 |
何坚;马争;赖关朝;;正己烷对制鞋业工人白细胞趋化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06年02期 |
19 |
喻利娟;史玉坤;;车间空气中正己烷、苯系物的气相色谱同时测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年07期 |
20 |
张大勇;黄中新;曹静婷;程欣;陈瑛;;正己烷慢性吸入小鼠实验模型建立[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