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森林沼泽景观区区域化探新、旧方法技术应用效果对比

王会锋  彭立华  安兴  王晓云  陈恩科  
【摘要】:自森林沼泽景观区1∶20万区域化探工作开展以来,各个单位、不同阶段工作方法技术各有不同,工作效果不明显。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近年来通过试验研究制定了新的工作方法技术,认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粒级为-10~+60目,采样密度为(1~2)个点/4 km2,可取得好的效果。笔者仅以一二五公里幅区域化探为例对新、旧方法技术的应用效果加以分析对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信和培;;区域化探异常统计评价实例[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82年04期
2 杨先仁,李耀坤;冰川冰地球化学测量[J];地质与勘探;1983年08期
3 李启浓;陈克亮;;光谱粉末电弧法一次摄谱同时测定区域化探样品中19个微量元素[J];福建地质;1983年03期
4 冯济舟;;区域化探样品分析顺序随机化[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83年03期
5 李善芳,孙焕振;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的进展[J];物探与化探;1984年05期
6 候智慧;对岩溶地区化探取样的一点建议[J];地质与勘探;1984年06期
7 李守根,黄荼萍;巯基棉色谱分离发射光谱法测定水系沉积物中的痕量银和鉍[J];岩石矿物学杂志;1985年03期
8 陈学智;ICP固体粉末法在化探扫面开发性试验上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5年03期
9 李守根;黄荟萍;;巯基棉色谱分离发射光谱法测定水系沉积物中的痕量银和铋[J];地质力学学报;1985年03期
10 ;发扬成绩 总结经验 搞好物化探工作[J];中国地质;198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盛丰;顾金秋;;浙江省农业地质现状与展望[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毛振才;化伟;杨发旺;祝建国;柴自渊;汤庆国;武学军;;监控甘肃农业生态环境开展土壤与水质中多种微痕量元素的分析应用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学求;;全球地球化学填图与进展[A];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和中国地质学会二零零五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化伟;尚晓龙;陈月源;杨发旺;毛振才;;勘查地球化学与环境地球化学中痕量多元素分析技术应用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学求;;国际与全球地球化学填图合作计划[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6 薛顺荣;肖克炎;丁建华;;勘查地球化学信息二次挖掘应用探讨[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杨少平;孔牧;张华;任天祥;孙忠军;王硕;刘书金;梁金全;宋延山;李旭君;;我国东北部森林沼泽景观区域化探工作方法技术研究[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8 蔡分良;姚铁;权巧娥;梁国祥;胡和群;狄好伟;兰金峰;卢树新;马秋峰;张洪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昆仑叶尔羌河上游1:50万区域化探[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9 张炳元;曾福基;李国忠;;青海省泽库县瓦勒根金矿普查[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于德福;我国地球化学填图世界领先[N];中国矿业报;2001年
2 谢学锦 周国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与监控[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3 常印佛;安徽地质找金尚需科学规划[N];中国黄金报;2008年
4 特约记者何毓敏;深部金矿资源尚待开发[N];中国黄金报;2009年
5 特约记者 王中义 宋英霞;咬定青山不放松 浓墨重彩谱华章[N];中国矿业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