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马立克氏病病毒超强毒感染鸡羽髓蛋白质组分析

陈欣虹  卢占军  钱琨  金文杰  王友  秦爱建  
【摘要】:【目的】羽毛是细胞游离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释放的部位,为了解感染MDV后鸡羽中宿主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对病毒感染的应答,进行了MDV感染鸡的羽髓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1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鸡人工感染MDV超强毒RB1B株(1000PFU),感染后21d采集鸡羽毛,提取羽髓蛋白,以17cm,pH5-8的IPG胶条进行二维电泳,以未感染病毒的SPF鸡羽髓蛋白为对照,使用PDQuest软件对二维电泳图谱进行差异蛋白分析,并选取部分差异斑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PDQuest软件分析发现攻毒组和对照组表达差异大于两倍的蛋白点有41个,其中攻毒组表达上调的蛋白点25个,下调的蛋白点7个,新出现的蛋白点有9个。质谱分析共成功鉴定了21个斑点,对应于20个蛋白。如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14-3-3 sigma(两个斑点均为该蛋白)、癌蛋白18(stathmin)等。【结论】功能预测表明这些蛋白涉及到宿主的抗病毒应答、物质代谢、细胞骨架成分、细胞增殖相关等方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茹,吴时清,林志雄,李力施,罗琼,李树根,童昆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鉴别诊断马立克氏病病毒及免疫效果监测[J];中国兽医科技;1998年12期
2 陈欣虹;钱锟;卢占军;张晨飞;王友;邵红霞;金文杰;秦爱建;;双向电泳分析鸡羽髓蛋白组学方法的建立[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09年04期
3 付本懂;王鲁;申海清;褚秀玲;王春元;郭志廷;伊鹏霏;韦旭斌;;马立克氏病病毒致瘤相关基因meq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变化[J];中国兽医学报;2007年05期
4 杨文闯;刘长军;刘芳萍;赵洪海;;缺失部分miRNA的重组马立克氏病病毒致病性研究[J];中国家禽;2011年04期
5 唐溥泽,陈桂华;鸡马立克氏病的电镜快速检查[J];中国兽医科技;1987年10期
6 俞燕;;暴露间隔时间影响马立克氏病病毒的二重感染性[J];中国家禽;2010年22期
7 吴晓丰;马立克氏病病毒的致病机理及疫苗免疫机理[J];动物医学进展;1998年01期
8 王玉田;钱义明;罗伏兵;;蛋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J];中国家禽;2005年13期
9 武桂梅;谢晓强;尚殿明;刘军;郑长虹;;三黄鸡马立克氏病感染的诊治[J];吉林畜牧兽医;2008年02期
10 翟新验;王兴龙;卢胜明;任可;刘月焕;;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与马立克氏病病毒快速鉴别诊断[J];中国兽医杂志;2008年10期
11 赵秋霞;尹凤琴;李勇生;;鸡马立克氏病血清学诊断方法[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1年02期
12 Jackson,C.A.W;Sinkovic,B;Choi,C.O.;张如宽;;无致病性马立克氏病病毒和致弱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的传染性和免疫性[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0年01期
13 H.V.S Chauhan,何学志;根据细胞免疫定量预测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生[J];农业新技术;1986年01期
14 吴敏;George D.Boggan;;生产高质量小母鸡的免疫程序和步骤(续完)[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1993年02期
15 齐安;;马立克氏病新疫苗[J];中国畜牧兽医;1984年04期
16 邢力,彭大新,刘秀梵,张如宽,吴艳涛;马立克氏病病毒Rispens株和RL株B抗原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初步酶切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1998年04期
17 吴晓丰,刘秀梵,张如宽,吴长新,彭大新;不同血清型马立克氏病病毒在体外相互增殖的影响[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9年01期
18 徐兆强;李建丽;王晓岩;;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现状及现有疫苗市场分析[J];畜禽业;2010年08期
19 王长清;;马立克氏病病毒也能引起人类动脉粥样硬化[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81年01期
20 朱(更生)天,吕群,项维;鸟类羽髓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及其细胞增殖动力学研究[J];动物学研究;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唐福林;姚志建;;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Sa抗原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张养军;应万涛;刘科辉;蔡耘;朱云平;贺福初;钱小红;;用于蛋白质组学技术评价的标准蛋白质试验设计与样本制备[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何春涤;朱红;周海涛;陈洪铎;;蛋白质组学主要技术及其在皮肤科学研究中的应用——HaCaT细胞和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L-1细胞蛋白质组的差异蛋白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雷;王珺;林标扬;严世贵;杨国敬;;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高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李学任;魏路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肺部疾病应用及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吴志勇;;自由流电泳(FFE)及其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综述)[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与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蛋白质组合作实验室成立[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8 汪世华;胡开辉;;蛋白质组学的应用与发展趋势[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9 陈彧;崔亚洲;宗美娟;韩金祥;;胰腺癌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山东省药学会2006年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顾国浩;蒋敏;;肿瘤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学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占军;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SPF鸡法氏囊蛋白质组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刘小丽;重型肝炎血清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刘军莲;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痰瘀证候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4 张波;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原位激活及其蛋白质组学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5 缪勇;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丁力;喜树碱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7 李强;白癜风相关黑素细胞膜抗原的分析及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冯钜涛;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肝癌血清标记物[D];复旦大学;2005年
9 卢玲;脑和冠状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差异及decori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宫萍;6-OHDA诱导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锋;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鸡羽髓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高照;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蛋白的蛋白质组学二维凝胶电泳分析及卡维地洛的干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3 柳晓东;蛋白质组学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D];青岛大学;2005年
4 李征宇;顺铂作用卵巢癌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韩娟;SELDI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6年
6 刘海霞;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7 张妍;HCMV致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血清蛋白标志物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8 郑小莉;ONO-AE-248诱发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6年
9 庞小刚;氧化胁迫下拟南芥根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庞盼姣;2型猪链球菌强毒株与无毒株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月辉;蛋白质组学在美逐步形成市场[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抓紧蛋白质组学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黎明;科学新宠——蛋白质组学[N];医药经济报;2001年
4 前线;蛋白质组学产业正逐渐形成[N];中国经营报;2001年
5 麦国荣;蛋白质组学[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王雪飞 吴志军;首建人类器官蛋白质组“蓝图”[N];健康报;2006年
7 特约记者 郝成涛 记者 于春光;为肿瘤疾病的防治研究开辟新途径[N];解放军报;2009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吴志军 郝成涛;为科学攀登搭建精神高地[N];解放军报;2010年
9 阳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潘文;提高基础及应用研究水平[N];中国医药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