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纤溶酶海洋微生物B5815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摘要】:采用酪素平板、纤维蛋白平板的初筛和摇瓶复筛的方法从205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得到4株纤溶酶活性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B5815产纤溶酶活性最高,平均达258 IU/mL。通过对菌株B5815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综合鉴定其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
|
|
|
|
1 |
杨昭中;;海洋微生物及新抗生素的开发[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5年11期 |
2 |
阎莉萍,洪葵;海洋微生物合成的抗肿瘤活性物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年05期 |
3 |
方曦;杨文;;海洋石油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9期 |
4 |
陈皓文;海洋微生物降解油污物的若干生态学问题[J];环境科学;1980年02期 |
5 |
赖建青;;看不见的碳泵——海洋微生物也许能帮助人们应对气候变化[J];世界科学;2011年01期 |
6 |
杨从发,王淑军,陈静,季方庆,孙万明;海洋微生物碱性脂肪酶生产菌的分离选育[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7 |
范艳华,尹衍升;纳米氧化钛涂漆的性能及抗海洋微生物侵蚀与附着机制[J];山东化工;2005年03期 |
8 |
梁静娟;詹萍;庞宗文;;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海洋微生物的分离筛选[J];现代食品科技;2006年02期 |
9 |
杨宝灵;王冰;姜健;;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提取及其性能[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10 |
张云光;韦玉琴;卢丽萍;张云开;;产β-甘露聚糖酶的海洋微生物的筛选[J];广西轻工业;2011年03期 |
11 |
;厦门成立微生物新药工程研究中心[J];福建化工;2005年06期 |
12 |
许兰兰;黄曦;黄庶识;李昆志;陈丽梅;;来源于海洋真菌的农用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农药;2009年10期 |
13 |
郑天凌,苏建强;海洋微生物在赤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J];水生生物学报;2003年03期 |
14 |
田黎;陈杰;何运转;田玲;;农用抗生素的新资源——海洋微生物[J];农药市场信息;2003年18期 |
15 |
莫意平,娄永江,吴祖芳;海洋微生物低温酶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年04期 |
16 |
衣丹;姜伟;林学政;石红旗;刘大磊;;16S rDNA技术在近海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海岸工程;2005年04期 |
17 |
安鑫龙;周启星;邢光敏;;海洋微生物在海洋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J];水产科学;2006年02期 |
18 |
郑鸿飞;孙谧;王跃军;郝建华;宋永相;;海洋微生物酯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08期 |
19 |
黄维真,苏国城,刘添才,方金瑞;新抗生素8510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1988年04期 |
20 |
纪存朋;孙谧;于建生;郑媛;;海洋侧孢短芽孢杆菌S-12-86溶菌酶的分离纯化与冻干技术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