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对肾上腺病变的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扫描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肾上腺病变的认知。方法:分析38例肾上腺疾病患者的16层螺旋CT检查影像资料,并随访获得病理结果或经过临床验证,获得病变的精确位置、形状、大小和病变内有无钙化、出血、脂肪和假包膜及增强后的表现特征。结果:38例患者中手术切除33例、穿刺活检2例、临床证实3例。病检结果为腺瘤20例(其中伴出血、坏死及囊变4例),CT表现为低密度结节,轻中度渐行性强化;髓性脂肪瘤5例,为含脂性混杂密度,轻度强化;囊肿2例(假性囊肿1例、内皮囊肿1例),为液性密度、可伴钙化包膜,没有强化;嗜铬细胞瘤3例,多为囊实性包块,实性部分强化明显、有渐行性增强趋势;皮质腺癌1例,为界限模糊的等低混杂密度,不均匀强化;节细胞神经瘤1例,为软组织样密度、轻度强化,呈"蜡滴样"改变;血肿1例,为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较均匀,不强化;转移瘤3例,多为双侧、表现同皮质腺癌,常有原发肿瘤病史;结节状皮质增生2例,实质密度与肾上腺肢体相仿、呈结节状外突改变,增强后与肾上腺肢体同步强化。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对肾上腺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均有重要价值,有助于肾上腺病变的明确诊断,但仍有部分不典型病例的确诊需要依赖于病理。
|
|
|
|
1 |
张明山;盘志强;;胸膜间皮瘤的螺旋CT诊断[J];内蒙古中医药;2008年16期 |
2 |
李光军;任春玲;任东栋;;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于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7期 |
3 |
康眼训;张鹏天;;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分析[J];海南医学;2011年17期 |
4 |
金仕新;;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5期 |
5 |
于艳红;汪海生;鄂宏臣;郝志斌;;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3期 |
6 |
崔书君;康燕华;刘昭;;CT检查在诊断卵巢恶性肿瘤中的价值[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
7 |
温建逸;;螺旋CT对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的价值[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8 |
罗玲;;胃癌的螺旋CT诊断及临床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9 |
高树华;黄广;;颅内畸胎瘤1例报告[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12期 |
10 |
张其顺;;多层螺旋CT在肝门区胆管癌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辐射卫生;2010年01期 |
11 |
夏洪波;张仲伟;王文双;张华;张秀玲;赵俊;王晓红;;皮质醇性肾上腺腺瘤的临床及CT诊断评价(附18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年13期 |
12 |
李光民;储金秀;杨文川;;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J];中国辐射卫生;2010年02期 |
13 |
王卫忠;陈博;周菁华;;62例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表现[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
14 |
马凤华,詹松华,杨振燕;螺旋CT对大肠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3期 |
15 |
陈伦刚,潘庆敏,邹建华,陈文,刘超,汪令生,王开华;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6 |
丁武忠;闫文俯;;胃低张充气状态下螺旋CT薄层扫描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15期 |
17 |
王学淳,姜立民,安丰新,吴新彦;螺旋CT对直肠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年03期 |
18 |
郭万亮,刘振堂,戴社教,周斌,石三利,白芝兰,李中福,宋宪仁,徐烁,杨建辉,吴晓芹,杨立娟;兔VX_2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制作及螺旋CT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年03期 |
19 |
燕霞,王滨;肝癌的血管生成与螺旋CT和动态MRI的强化[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年01期 |
20 |
谭群友,王芳泽;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肿瘤诊治中的价值[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