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纤芯及包层模有效折射率计算及仿真
【摘要】:光纤结构设计、模间色散求解、光纤光栅模式耦合等问题的研究,都需要对光纤纤芯及包层模的有效折射率进行精确计算.本文以光纤三层结构模型为基础,结合该模型下的模式本征方程,使用截弦法求解了纤芯模有效折射率,并将计算结果与COMSOL软件模拟的对应纤芯模的传输光场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正确.使用区间遍历算法对包层模有效折射率进行了求解,与已有的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求解过程中根的遗漏、避免特征方程产生的奇点,并能保证模式的正规性.本文采用Mathematica软件对求解过程进行仿真,获得了纤芯模和包层模有效折射率与波长关系曲线.
|
|
|
|
1 |
井浩宇;张宇;陈奇;门志伟;房文汇;里佐威;;光纤BRAGG光栅温度传感的机理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2 |
王翔;李新碗;陈建平;;LPFG包层模对环境折射率的灵敏度分析[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9年02期 |
3 |
张玲芬;周骏;蒋文晓;沈欢欢;朱军;;棱镜耦合法测量聚合物薄膜波导的参数[J];物理实验;2009年08期 |
4 |
何龙君;徐园园;陈佳斌;马超群;陈鸿翔;刘彦平;;SiO_2/ZnO三维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光学性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32期 |
5 |
温昌礼;季家镕;窦文华;冯向华;宋艳生;;光束传播法中有效折射率参数的确定方法及比较[J];光电子.激光;2011年03期 |
6 |
马春生,刘式墉;脊形波导中导模传输与损耗的分析与计算[J];光学学报;1989年01期 |
7 |
张德龙,丁桂兰,陈才和;钛扩散Nd:LiNbO_3波导激光器的1085和815nm导模和有效折射率的变分分析(英文)[J];量子电子学报;2000年06期 |
8 |
张晓波,邹峥,刘颖,王文,赵方海,杜国同,高鼎三;阶梯和窄台衬底激光器的无源波导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92年01期 |
9 |
肖司淼,李宇波,李广波,江晓清,王明华,杨建义;纳米平板硅波导的特性研究[J];光学仪器;2005年05期 |
10 |
汪徐德;罗爱平;邓丽琼;陈伟成;朱日丹;徐文成;;锥形光子晶体光纤的基模特性分析[J];激光杂志;2007年04期 |
11 |
王永华;;含左手介质的三层介质平板波导的转移矩阵和本征方程的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2 |
齐跃峰;毕卫红;;一种基于结构性改变的光子晶体光纤光栅理论研究[J];光学学报;2011年01期 |
13 |
金铱;陈宪锋;黄正逸;沈小明;蒋美萍;;非线性微腔的光学双稳态[J];量子电子学报;2009年05期 |
14 |
张云,张德龙,周翔,王敦纯;Ti:LiNbO_3光波导在中红外波段的有效折射率研究[J];激光杂志;2004年01期 |
15 |
刘淑平,李国正,刘恩科;平面波导有效折射率数值解及光场分析[J];半导体光电;1999年01期 |
16 |
马卫东,陈志红,施伟,付浩军,江山,赵梓森;光纤光栅有效折射率的变化与纤芯曝光时间关系的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02年02期 |
17 |
国义;;薄膜偏振片的设计和制造[J];激光与红外;1979年08期 |
18 |
高勇;冯松;杨媛;冯玉春;;基于Optiwave的脊形SiGe-OI光波导结构设计[J];光子学报;2009年07期 |
19 |
马育栋;;布儒斯特定律的理论解释[J];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
20 |
冯立迎;周祥云;;光子晶体光纤色散特性的分析与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