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或Ni促进的Cu/SiO_2-Al_2O_3催化剂上丙三醇和苯胺气相合成3-甲基吲哚(英文)
【摘要】:对丙三醇和苯胺在Co或Ni促进的Cu/SiO2-Al2O3催化剂上气相合成3-甲基吲哚进行了研究.采用N2吸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及热重(TG)分析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向Cu/SiO2-Al2O3催化剂加入钴或镍助剂改善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钴比镍更加有效.在催化剂Cu-Co/SiO2-Al2O3和Cu-Ni/SiO2-Al2O3上,反应第3 h,3-甲基吲哚收率分别达到47%和45%,而且催化剂经过6次再生收率仍能达到44%和42%.各种表征表明,向Cu/SiO2-Al2O3催化剂加入钴或镍助剂能增强铜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不仅促进了铜粒子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而且有效减少了反应过程中铜组分的流失.另外,加入钴或镍助剂还能减少催化剂的中强酸中心数,从而提高3-甲基吲哚的选择性,并且抑制积炭的形成.此外,钴助剂还能增加催化剂的弱酸中心数,促进3-甲基吲哚的生成.提出了金属铜与弱酸中心共同促进3-甲基吲哚合成的催化反应机理.
|
|
|
|
1 |
敖登高娃;赛音;;钴-水杨基荧光酮-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
2 |
杜霞;催化示波极谱直接测定电解锰及其净化液中微量钴[J];矿冶工程;1991年04期 |
3 |
王建平;邓勃;;石墨炉内石墨探针表面上的原子化机理研究——Ⅻ.钴的原子化机理[J];分析化学;1991年12期 |
4 |
刘绍璞,朱波,刘忠芳;1-(2-吡啶偶氮)-2-氨基萘的合成及钴的分光光度测定[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
5 |
熊春华,莫建军,陈毅君,吴小珍;大孔膦酸树脂吸附钴的基本参数[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S2期 |
6 |
王莉红,汤福隆,郑林树,李辉;2-(5-溴-2-吡啶偶氮)-5-[(N,N-二羧基甲基)氨基]苯酚的合成及其与钴显色反应的研究[J];化学试剂;1994年01期 |
7 |
万涛;王勇;阎玉华;本水 昌二;;毛细管电泳离子分析法测定硝酸镍中的钴含量[J];洛阳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8 |
邹洪,王燕军,朱若华,李文君,谷学新;钴—亚硝基R盐的络合物吸附波研究及应用——Ⅰ.微量钴的示波极谱测定[J];现代仪器;2000年04期 |
9 |
赵书林,夏心泉,谯建东;5-(2-苯并噻唑偶氮)-8-氨基喹啉作为钴的光度分析试剂及应用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2年04期 |
10 |
谢青;二乙胺基硫代甲酸钴的合成[J];河南科学;2002年02期 |
11 |
吴丽香,戴美容;吐温-80-PAR显色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油中的钴[J];冶金分析;2003年05期 |
12 |
郝秀峰;张春雨;蔡洪光;姜连升;那丽华;毕吉福;于琦周;代全权;张鸣雷;张学全;;用Co(naph)_2-Al_2(C_2H_5)_3Cl_3-P(OPh)_3催化体系合成中乙烯基液体聚丁二烯[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10期 |
13 |
何微娜;赖承钺;郑宽;李方;;浊点萃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钴[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12期 |
14 |
刘树文,张谊理;火焰原子化法测定钛菁钴及活性炭中的钴[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
15 |
罗淑玉;胡清萍;樊悦慈;;[Co(14)4,11—二烯-N_4CH_3COOI_3]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89年04期 |
16 |
T.Madhavi Latha
,向寨路;用电化学方法从碳化钨废料中回收钨和钴[J];湿法冶金;1990年01期 |
17 |
苏剑雄;;β-环糊精存在下5-Br-PADAP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钴[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
18 |
张书圣,王波,江淑芙;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钴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1994年01期 |
19 |
李中禄,赵侠,刘洪涛;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钴中铅[J];冶金分析;1996年01期 |
20 |
赵书林,夏心泉,梁晓星;对乙酰基偶氮胂与钴显色反应的研究[J];化学世界;199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