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扩展的概念隐喻理论》述评

马俊杰  
【摘要】: <正>1.引言经典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CMT)是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肇始于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联袂撰写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引发了激烈的学术争鸣。2020年,正值该书付梓40周年之际,由匈牙利罗兰大学语言学系主任Z. K?vecses所著的《扩展的概念隐喻理论》一书正式出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彭志斌;;《拓展的概念隐喻理论》述评[J];外国语文;2021年03期
2 李坚坚;王苹;;概念隐喻理论下的言语幽默方式探析[J];文教资料;2020年08期
3 吴晨;;概念隐喻理论再探[J];青春岁月;2016年09期
4 翁朝袅;;对概念隐喻理论的反思[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5 王晶芝;杨忠;;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王诗客;;概念隐喻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张馨月;张宇;;隐喻之利还是辩论之利——从概念隐喻理论角度分析辩词[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9期
8 贾冬梅;;概念隐喻理论与隐喻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1期
9 马荣;;探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原理[J];大家;2010年23期
10 陈伟玲;;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兔”对比分析[J];新纪实;2021年13期
11 何伟伟;;概念隐喻视域下政府工作报告的语篇探析——以2016年到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海外英语;2021年13期
12 许静;;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企业导报;2011年19期
13 姜晖;;概念隐喻理论:质疑与发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4 彭建武;;国外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应用[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8期
15 于倩;刘剑锋;;从概念隐喻理论角度探究英汉隐喻认知结构[J];山西青年;2020年04期
16 丁阳;;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的发生与构建[J];青年文学家;2017年36期
17 苏楠;;概念隐喻理论在政治文本中的应用——关于习近平APEC讲话的分析[J];视听;201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连超;;概念隐喻理论与语篇连贯[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章梦云;;概念隐喻理论对概念合成理论的补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田臻;;概念整合与汉语复合词的界定[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刘扬锦;;语言的共性研究——英汉语“上”、“下”方位隐喻所反映的语言共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周楠;;通感:中英文功能与特点的比较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宋雪松;文旭;;二语习得中的概念整合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英龙;钱锺书隐喻说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况露;汉阿“冷”、“热”隐喻对比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年
2 杨姗姗;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法汉时间谚语的对比分析[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年
3 杨璐;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下形容词“厚·薄”的中日对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何曼曼;俄汉触觉形容词隐喻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8年
5 李玉婷;认知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语的隐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李倩;公平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的初步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8年
7 李小诗;汉、日语“虫”字对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8 雍谦;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英汉“蛇”的隐喻对比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9 谭爽;莱考夫概念隐喻专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10 斯芹高娃;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英汉运动时间隐喻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11 张婧宇;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老友记》和《爱情公寓》中言语幽默的对比研究[D];长安大学;2020年
12 李东娟;概念隐喻理论下的汉英网络语言对比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13 刘臻;英汉通感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4 俞敏;概念隐喻的罪与罚[D];复旦大学;2013年
15 赵立霞;《围城》中的隐喻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6 钟健星;苏轼词隐喻的认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7 赵娜娜;从概念隐喻理论看汉语广告语中的通感[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18 王妍;中国高考作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6年
19 贾佳蕾;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汉语基本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0 马霜霜;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英汉诗歌中的爱情隐喻[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