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含硫有机化合物与铜的络合物的极谱行为研究
【摘要】:高胱氨酸、6-巯基嘌呤和硫尿嘧啶均能与铜离子作用而在汞电极上产生两个吸附波.在柠檬酸钠溶液中,高胱氨酸与铜的络合物在-0.06v(vs.SCE)处产生的阳极化波较为灵敏,其检测限为2×10-8mol/L高胱氨酸,线性范围为8×10-8~1×10-5mol/L.6-巯基嘌呤和硫尿嘧啶在乙二胺介质中与铜产生的络合物波较好,前者在-0.83V处和后者在-0.44V处的阴极波较适合于分析.它们的检测限分别为8×10-8mol/L和5×10-8mol/L,线性范围为1×10-7~1×10-5和1×10-7~2×10-5mol/L.对这三种化合物与铜离子的络合物波的性质和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
|
|
|
1 |
蔡乾涛,施文赵;二溴代苤硒脑极谱吸附波的研究及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8年03期 |
2 |
拓宏桂,李伯平,王欣,张竹莲;粮食中微量锌的示波极谱测定[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3 |
张文江,姚修仁;锡-盐酸-溴化十四烷基三甲铵极谱催化波体系及其应用[J];岩矿测试;1995年01期 |
4 |
赵明芝;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饮料中的总酸度[J];化学世界;1996年12期 |
5 |
何英,秦淑琪;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镀液中铜、锡、镍[J];电镀与环保;1996年05期 |
6 |
姚磊明,陆光汉;环境水体中亚硝酸根的极谱测定[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7 |
蔡乾涛,彭掌珠,施文赵;铅-锶-偶氮氯膦Ⅲ体系极谱吸附波的研究及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06期 |
8 |
张克荣,罗永义,李崇福;天然水中钛的形态[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991年04期 |
9 |
边归国,余是聃;环境监测和痕量分析中的间接极谱和伏安法[J];中国环境监测;1992年05期 |
10 |
范斌;天然水中硫酸根的交流示波极谱滴定[J];分析化学;1993年05期 |
11 |
宋淑玉,金文睿,王淑仁,何佩鑫,陈晓明;吸附物准可逆表面反应示波极谱峰电流及其验证[J];分析化学;1993年08期 |
12 |
程光 ,张正行,李宏新;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咳快好及其片剂[J];分析试验室;1994年02期 |
13 |
范斌;铜的交流示波极谱滴定[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4年02期 |
14 |
孟凡昌,杜卫红,邵兵,张玉清;Mo(Ⅵ)-N-苯甲酰苯基羟胺络合物的极谱催化波[J];分析科学学报;1995年03期 |
15 |
范斌;铝的交流示波极谱滴定[J];冶金分析;1995年04期 |
16 |
范斌;铬的交流示波极谱滴定[J];矿冶工程;1996年03期 |
17 |
赵秋梅,温佩琳,肖兵;极谱法在测井中的应用研究[J];物探与化探;1996年05期 |
18 |
孟昭仁,战永复,赵桂荣;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生物碱氢溴酸盐类药物[J];分析测试学报;1997年05期 |
19 |
陈庆绸;单纯形最优化法测定水中镉[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20 |
李林娜,齐秀兰,李淑杰;PAR型极谱工作站测定水中锰的方法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