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地基GPS加权平均温度T_m统计分析
【摘要】:利用香港Kings Park探空站(站号45004)2003~2009年探空资料回归出了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与地面温度Ts、气压es和水汽压Ps的线性公式。通过比较分析发现,Tm-Ts单因素回归结果和Tm-Ts、es、Ps多因素回归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基于本地化探空数据回归公式精度比Bevis公式高;通过逐年增加样本数回归分析并不能显著提高公式精度,采用最近一年探空数据回归公式即可很好地由Ts预测下年Tm,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913K;对样本数据按季节分类,Tm-Ts模型系数a、b值春秋季节变化不大,而冬夏季节变化剧烈,但利用无季节区分数据回归公式去拟合分季节数据,精度相当,分季节回归Tm-Ts经验公式没有必要。分气候区回归分析发现,Tm-Ts模型a、b系数与气候相关关系明显,同一气候区内探空站数据拟合出的a、b系数具有集群性。
|
|
|
|
1 |
王晓英;宋连春;戴仔强;曹云昌;;香港地区加权平均温度特征分析[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2 |
邱志刚;薄景山;罗奇峰;;土壤剪切波速与埋深关系的统计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1年03期 |
3 |
苏运芳;周小春;马新建;;地面温度与草面温度的对比[J];农技服务;2011年01期 |
4 |
王庸,高杰,张海娜;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资料对比浅析[J];辽宁气象;2002年03期 |
5 |
陈英仪;冬季地面温度和500hPa高度场的适应关系及其客观诊断[J];气象学报;1992年02期 |
6 |
赵高祥,汪宏七;由卫星测量确定地面温度和比辐射率的算法[J];科学通报;1997年18期 |
7 |
江秀珍;张涛;;浅析地面温度在零度以上时出现霜的现象[J];贵州气象;2007年01期 |
8 |
谭海涛;试论地面温度表安置与测量误差[J];江西气象科技;1995年S1期 |
9 |
李发军;对地面温度异常情况的处理[J];四川气象;2002年03期 |
10 |
王文博,张遂菊,李红卫;地面温度在0℃以上时能形成霜吗[J];河南气象;2004年01期 |
11 |
牛晓蕾,周伟,刘辉志,李万彪;TRMM卫星和GMS 5卫星反演淮河流域的地面温度[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2 |
李志荣;;由红外遥感数据确定地面温度[J];遥感信息;1987年01期 |
13 |
梁军;;陕西地面温度之最[J];陕西气象;1992年01期 |
14 |
张革新,张新真;AHDM4.11程序的一个缺陷[J];河南气象;2002年03期 |
15 |
方明耀;;介绍报表复算法一则[J];浙江气象;1982年04期 |
16 |
匡耀求;刘宇;;烟台威海雪花飘飘[J];百科知识;2006年02期 |
17 |
吴世美;彭茜;;地面最高温度测量异常现象浅析[J];贵州气象;2006年04期 |
18 |
邹艳丽;陈晓飞;王铁良;杨国范;;雪面温度与地面温度的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
19 |
钱维宏,沈树勤;地面温度影响对流发展强度的数值试验[J];应用气象学报;1989年02期 |
20 |
黄金萍;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14时地面温度的原因[J];河南气象;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