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认知负荷测量中的三大问题:构念、观察指标与解释

王小明  
【摘要】:测量认知负荷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明确认知负荷这一构念的内涵;确定认知负荷的可观察的行为指标;根据观察指标对认知负荷状况作出可靠且有效的解释。目前,对认知负荷内涵的阐释已从单纯依赖工作记忆的有限加工容量转向综合考虑工作记忆的有限加工容量与加工时间。采用学习者在有关认知负荷的自陈问卷上的反应、在次级任务上的表现以及学习期间的神经生理反应作为认知负荷的行为指标已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借助实验控制和因素分析的方法,这些行为指标与所测量的认知负荷及其类型之间已初步建立了可靠且有效的联系。未来认知负荷的测量可在明确相关认知负荷的定位、提高问卷法测量认知负荷类型的效度、运用神经生理反应动态地测量认知负荷、综合多种测量方法上有所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郑园园;;网络教学中问题设计与认知负荷的有效控制[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02期
2 洪东忍;;教师网络研修的认知负荷问题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11期
3 班宇威;;认知负荷理论研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及其展望[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年04期
4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多余信息是学习的灾难[J];华人时刊(校长);2017年Z1期
5 唐章蔚;;认知负荷理论视域下农村教师微型移动教研活动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9期
6 苏美婷;;信息技术与基于认知负荷视角的教学的整合——以《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为例[J];中学数学;2020年21期
7 陈荔丹;;探索降低学生认知负荷的初中生物学微课设计——以“人体的氧气运输员——红细胞”微课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年02期
8 刘博;陈嵩;王雪晴;;网络教学中减少认知负荷的方法研究[J];公安教育;2015年02期
9 戴步云;邓磊;简小珠;王东东;王亚捷;;信息载体对初一学生认知负荷与态度偏好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9年04期
10 曹娟;潘来齐;;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虚拟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11 易晓明;张杰;;多媒体学习中减少认知负荷的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12 李志专;;认知负荷理论的解读及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01期
13 胡尚君;王岚;张一春;;认知负荷理论视域下教师网络研修平台的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18期
14 孙崇勇;;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其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12期
15 陆琦;;应对认知负荷,优化教学效能[J];教育家;2019年08期
16 苏云霞;;如何降低初中数学课件设计的认知负荷[J];考试周刊;2012年60期
17 马锦英;陈毅萍;;认知负荷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龚德英;刘电芝;;多媒体学习中的认知负荷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申继亮;赵俊峰;吕英;;影响中学生认知负荷的因素[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刘方方;;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A];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4 王祯;龚少英;韩雨丝;;反馈复杂性和先前知识对基于计算机的学习的影响[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5 马淑娟;丁凤琴;周雅婕;景娟娟;;大学生特质推理与情境推理的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张聚媛;刘勤学;;智能手机使用与成瘾对大学生执行控制功能中核心成分的影响[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7 罗淑娴;丁道群;;合作性学习效果和效率研究述评[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王颖;官漱尘;吴皓;林立甲;Chee Ha Lee;Slava Kalyuga;;内外部图像化学习方法对学习和认知效应的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上官晨雨;龚少英;王霞;卢家楣;;情绪设计对中学生多媒体学习的影响: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的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龚德英;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优化控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温小勇;教育图文融合设计规则的构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3 孙崇勇;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其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4 尤洋;教学视频视觉舒适度与学习者认知负荷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
5 张鹏程;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仲路路;不同学习任务下认知负荷对幼儿头部运动的影响[D];温州大学;2019年
2 尹珊珊;农村中学不同学业成绩学生学习动机和认知负荷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
3 吴琴春;知觉不流畅对小学生知识保持与阅读理解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4 程娇燕;基于认知负荷的数字教材界面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丹妮;同伴相似性与认知负荷对初中生和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
6 郭璐璐;幻灯片设计对认知负荷和学习效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7 丁静;媒体呈现方式对网络学习认知负荷影响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8 卢立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藏汉学生认知负荷现状调查及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9 王祯;反馈复杂性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项目类型和目标导向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10 李东;先验知识、归纳水平、逻辑动画和材料性质对录屏式微课学习的认知负荷与学习成绩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11 王远;基于认知负荷和增强现实的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12 王桓;认知负荷视角下的微课设计与开发[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13 白现萍;技术支持下的问题表征方式对认知负荷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14 曹娟;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虚拟学习环境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5 李淳;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
16 古岱月;教学视频重难点的突出方式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17 雒真;动画呈现方式与空间能力对多媒体学习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8 张喜艳;信息化教育中自然教育思想的贯彻[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9 何洁芳;中职会计专业点钞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20 贾朋如;MOOC可用性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胡翰林 沈书生;超越创客教育中学习者“身体”的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