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Lydia H.Liu;马宏柏;;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传统——东西方女性主义比较谈[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
2 |
艾岚;;和谐社会语境下媒介女性形象研究评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
3 |
张文娟;王承柱;;对近年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反思[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03期 |
4 |
达莎;;有关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的争鸣与探讨——“社会性别与国际关系”研讨会综述[J];国际观察;2007年01期 |
5 |
余锦;吕雪松;;女性主义关照下翻译理论基本问题的阐释[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
6 |
董金平;;女性符码与女性规训[J];学术探索;2007年01期 |
7 |
陈艳华;;解读虹影的女性主义写作[J];嘉应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8 |
王会亭;刘晓林;;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学校教育摭谈[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9 |
陈雨亭;黄志成;;西方主要女性主义理论派别的教育思想概论[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10期 |
10 |
张蕴艳;;作为人文教育的女性学[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6期 |
11 |
梁洨洁;;西方社会性别研究与进程评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
12 |
秦志远;;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强奸问题——从《违背我们的意愿》中的女性主义展开[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
13 |
李薇;;浅议我国城市妇女贫困问题[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
14 |
陈涛;;创造性叛逆——女性主义话语策略及其翻译观[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
15 |
梁远伦;覃晓蔚;;女性主义教材观对中学教材编制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16 |
梁小燕;;多元与融合:世纪之交的社会性别理论发展图景[J];学习与探索;2009年04期 |
17 |
袁强;;西方女性主义教育思潮对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J];江苏高教;2009年05期 |
18 |
温延玲;;女性主义者的《致一九七五》[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19 |
杨玲;;阿伦特与女性主义:一场未完成的对话[J];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
20 |
李长青;;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西方电影中的光头女性形象[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