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协商政治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王金红  
【摘要】:协商政治是当代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崭新范式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 ,协商政治广泛地存在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安排和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之中。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具备了协商政治的基本特征 ,但还不能算作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政治 ,须进一步发展完善。从功能性的政治协商走向制度化的协商政治 ,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路径之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尚立;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J];学术月刊;2003年04期
2 代吉成;;协商政治:多党合作与民主参与的实现途径[J];求实;2006年05期
3 齐卫平;陈朋;;协商民主研究在中国:现实景观与理论拓展[J];学术月刊;2008年05期
4 李允熙;杨波;;中国人民政协政治协商与韩国国会交涉团体协商之比较[J];学术界;2008年05期
5 李学明;;廖伯康提出建立一门新兴学科——协商政治学[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王金红;;《意见》的现代民主政治理念[J];同舟共进;2006年06期
7 杨爱珍;;论多党合作中的政治协商[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李辉;;试论协商政治对中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借鉴作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张莉莉;加强政党制度建设 推动政治文明发展[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林尚立;;协商政治与中国的政治形态[J];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刊;2007年01期
11 周芳勤;王珉;;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发展特点初探[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2 周芳勤;王珉;;近代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发展特点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02期
13 ;协商民主并不局限于政协[J];共产党员;2009年21期
14 袁廷华;;论政治协商的政治功能、民主价值及完善途径[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5 郭秀敏;;协商政治:和谐社会建设中民主模式的再探索[J];武汉学刊;2008年06期
16 刘润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价值评述[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7 王智;;协商政治: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的柔性维度[J];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05期
18 杨小波;;对协商政治的几点思考[J];政治学研究;2005年04期
19 张青;朱海伦;;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政治分析——基于协商政治理论的观点[J];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01期
20 王一帆;;政治生活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丰富素材——《中国协商政治发生与演变逻辑》评介[J];团结;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金强;;浅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秀智;;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文明的关系研究——基于文献的研究[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程建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赵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向选择[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Ⅱ)[C];2003年
5 胡伟;;政治文明:意义、范畴和本质——兼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孙力;;社会稳定:政治文明内在机制的考察[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马念珍;;试析政治文明与中国特色的宪政实践[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邹渊;;推进政治文明必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世年;;政治文明与小康社会[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臧乃康;;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海英;民主党派参政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吴自斌;社会发展视域中的政治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刚义;政治文明与法律服务的社会化[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李军靖;《洪范》与古代政治文明[D];郑州大学;2005年
5 冯霞;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邓联繁;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制高点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蔡丽新;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政治文明建设[D];苏州大学;2006年
8 邹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崔贞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杨占国;政治文明语境下权力制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音;协商与公共决策[D];复旦大学;2009年
2 殷霞;无限制的交往共同体[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侃;我国政党制度与政治文明建设[D];吉林大学;2008年
4 鲁冰;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的概念解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展;论多党合作制度与政治文明建设[D];吉林大学;2006年
6 赵猛;中国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金国生;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王恩;党外人士参政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海昌;试论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D];郑州大学;2003年
10 介新宇;论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产生的历史必然性[D];河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政协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赵宝生;政治协商与协商政治[N];民主协商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吴为民 整理;俞可平:民主是一种协商政治[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3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李后强 中共广元市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主任 邓子强;对称性交流与协商政治学[N];四川政协报;2011年
4 周锦尉(作者系上海市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咨询组成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民主政治两种形式的发展空间和趋势[N];联合时报;2006年
5 推举人: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政策过程·基层民主·协商政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蚌埠市政协主席 郑大发;充分发挥协商式民主的作用[N];江淮时报;2006年
7 济南市委党校教授 王克群;人民政协对政治协商文化建设的作用[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 余季平 全国政协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 洪光;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主要载体和实践形式[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余赛祥(作者系余干县政协副主席);人民政协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N];光华时报;2005年
10 李明迪;努力推动政协工作再上新水平[N];各界导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