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真;郭怀成;孙旭光;张蕤;;贵州盘县晚二叠世煤的生烃潜力与生烃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2 |
杨文宽;再谈腐殖煤的结构和热降解步骤——兼答秦匡宗同志的评论[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年01期 |
3 |
万传治;乐幸福;陈迎宾;;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分布规律与生烃潜力评价[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5期 |
4 |
顾广明;;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纪煤的生烃性能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7年03期 |
5 |
陈纯芳;张爱云;;湘中南龙潭煤系不同演化程度煤的生烃潜力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1998年04期 |
6 |
张莉,李文成,李国英,何朝雄,王立飞,曾祥辉;礼乐盆地生烃系统特征[J];天然气工业;2004年06期 |
7 |
王志战,周立发,慈兴华,许小琼;禹城洼陷生烃潜力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8 |
孟庆强;秦建中;刘文斌;胡文瑄;郑伦举;;多细胞宏观底栖藻类生烃特点实验研究[J];石油学报;2008年06期 |
9 |
王铁冠,钟宁宁,侯读杰,黄光辉,于志海,杨池银,廖前进;细菌在板桥凹陷生烃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年08期 |
10 |
陈纯芳,张爱云,曲美艳;湘中南龙潭煤系煤岩显微组分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潜力[J];石油实验地质;1998年04期 |
11 |
朱光有;金强;张水昌;郭长春;张善文;;济阳坳陷生烃洼陷的成因类型及生烃潜力比较[J];天然气工业;2005年11期 |
12 |
朱光有,金强,戴金星,张水昌,张林晔,张英利;复合生烃系统——陆相断陷盆地烃源岩评价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J];地质科学;2005年01期 |
13 |
魏焕成;;神东矿区煤的煤岩特征及热解生烃潜力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5期 |
14 |
王成云;匡立春;高岗;崔玮;孔玉华;向宝力;柳广弟;;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泥质岩类生烃潜力差异性分析[J];沉积学报;2014年02期 |
15 |
李慧莉;邵志兵;何治亮;;塔里木盆地沥青生烃特征与生烃潜力[J];石油实验地质;2009年04期 |
16 |
敖卫华;黄文辉;姚艳斌;;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系有机显微组分特征与生烃潜力[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S1期 |
17 |
金庆焕,刘振湖,陈强;万安盆地中部坳陷——一个巨大的富生烃坳陷[J];地球科学;2004年05期 |
18 |
许化政,周新科;文留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系生烃史及生烃潜力[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4期 |
19 |
陈建平,赵长毅,何忠华;煤系有机质生烃潜力评价标准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年01期 |
20 |
陈建平;邓春萍;王汇彤;韩德馨;;中国西北侏罗纪煤系显微组分生烃潜力、产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地球化学;2006年01期 |